每年秋冬,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生态节点,珠海成为数以万计候鸟的“生命驿站”。这些灵动的飞羽,不仅为珠海注入了自然生机,更承载着生态平衡的重要使命。
珠海湿地:候鸟迁徙路上的“温暖港湾”
每年9月至次年4月,是珠海的候鸟活跃期。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东部、我国东北等地区的候鸟,沿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历经数千公里的飞行,陆续抵达珠海。它们有的在此短暂停歇、补充能量后继续南迁,有的则选择在此越冬,直至来年春天再踏上北归之路。位于珠海金湾区的“三沙四沙”湿地,水网交织、滩涂广袒,是候鸟停歇、觅食的理想栖息地,更是珠海水鸟最集中的分布区之一。
近日,“三沙四沙”迎来了上千只大凤头燕鸥和普通燕鸥等候鸟。近年来,该地记录到鸥类17种,数量数千只,其中不乏北极鸥、三趾鸥、灰背鸥、渔鸥、黑嘴鸥、西伯利亚银鸥、大凤头燕鸥等罕见鸟种。这些罕见候鸟的出现,不仅让观鸟爱好者们大饱眼福,同时印证了珠海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卓有成效。
多措并举:筑牢鸟类保护防线
飞鸟翩翩,生态向好。为守护候鸟,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市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筑牢鸟类保护防线。一是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出台法规建立全链条管控体系,明确红树林修复、水鸟廊道构建等工程,构建系统化保护格局。二是强化调查监测,每年对磨刀门湿地等关键水鸟廊道节点开展动态监测百余次,创新“属地部门+专家+志愿者”调查模式,精准掌握候鸟种群动态,夯实科学保护基础。三是严格巡护监管,压实基层队伍巡护管护责任,开展“清风行动”等专项执法,每年对候鸟聚集区开展疫病采样检测,持续保持疫病“零发生”,构建高效的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救护体系,严格审核涉及自然保护地、湿地的建设项目,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四是创新宣传模式,结合“世界动植物日”“爱鸟周”等节点,举办“观鸟邀请赛”“红树林探秘”等特色自然教育活动,制作发布科普图册、新媒体视频,每年吸引上万市民亲近自然、了解候鸟,凝聚社会保护共识。
全民参与:共筑候鸟的“安全家园”
当前正值秋冬季候鸟迁飞的重点时期,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已全面启动为期3年的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并向社会公布野生动植物(鸟类)资源违法犯罪举报电话及联系地址野生动物(鸟类)收容救护机构名称、电话及地址。
此外还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一要守护栖息地,不做“破坏者”;二要拒绝伤害,不做“捕猎者”;三要文明观鸟,不做“干扰者”;四要传递理念,争做“守护者”,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只掠过天际的飞鸟,让珠海永远成为候鸟迁徙路上最温暖的“港湾”,让“鸟翔碧海、人鸟共生”的美景成为这座滨海城市最亮丽的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