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孩子抽动症:100次的止抽,也不如一次息风,记好这个“息风第一方”,把肝风从头散

孩子抽动症:100次的止抽,也不如一次息风,记好这个“息风第一方”,把肝风从头散到脚! 中医讲“肝者,将军之官”,孩子的肝就像个没学会收敛的小将军,稍遇刺激 —— 考试紧张、吃多甜腻、熬夜哭闹,肝气就容易带兵作乱,化作乱窜的肝风。 这股风窜到眼睛是频繁眨眼,窜到肩膀是不自觉耸肩,窜到喉咙是不停清嗓子。 可很多家长总盯着止抽较劲,用西药压、靠批评纠正,却忘了:肝风没散,就像火没灭只盖了层灰,下次遇火星还会复燃,抽动能压一时,根却还在。 为啥止抽难除根? 因为抽动症的关键从不是动作,而是肝风内动后,脾胃这个气血枢纽出了问题。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肝风要平息,得靠气血养着肝阴; 可孩子脾常不足,吃多了不消化、受凉了伤脾胃,气血就像断了供的粮草,肝没了滋养,风自然反复。 这时候再硬止抽,只会像按住摇晃的树枝,风没停,树枝反而更僵 今天要给家长说的“息风第一方”(钩藤蝉蜕白芍汤),就三味核心药:钩藤、蝉蜕、白芍,煮20分钟就能喝,每一味都在帮孩子通肝风、补肝阴、稳脾胃,比单纯止抽管用多了。 这方子为啥能息风?每味药都对着肝风的根—— 钩藤:这是方子里的“先锋”,专门对付往上窜的肝风。 孩子一紧张,肝风就爱往头面跑,眨眼、挤眉全来了,钩藤能像清风一样,把这股冲劲十足的肝风轻轻往下引,不让它在眼、喉这些地方捣乱; 但钩藤怕肝阴不足,肝阴少了风容易反复,所以得配白芍补阴。 白芍:很多家长说“止抽总反复”,问题就出在没补肝阴。 白芍能养血柔肝,给肝补水分,就像给干渴的土地浇水,根扎稳了,风再吹也不容易晃; 而且白芍还能缓急止痛,孩子抽动时肌肉紧张,它能悄悄放松,同时护着脾胃,不让钩藤的凉性伤了孩子娇嫩的脾胃。 蝉蜕:有的孩子抽动时还伴随便秘、嗓子干,是肝风裹着热在体内窜。 蜕能疏风清热,把肝风里的热散掉,还能利咽开音,对总清嗓子、喉咙发紧的孩子特别好; 它性子轻清,不像猛药那样伤脾胃,哪怕3、4岁的小孩喝了也舒服。 之前门诊接诊过一个7岁男孩,频繁挤眼、耸肩快半年了,吃了西药后挤眼轻了,可一停药就反弹,还添了清嗓子的毛病。 我看孩子舌苔薄黄,脉弦细,一提到“上学要背书” 就紧张 —— 这是典型的 “肝风内动、兼有热象”,还带着脾胃弱。 就给孩子开了这个息风第一方,钩藤用了8g(按年龄调整),加蝉蜕5g、白芍10g等药,还专门加 3g麦芽调味护脾胃。 家长煮给孩子喝了三周,反馈说:“孩子清嗓子少了,早上起来不怎么挤眼了,吃饭也比以前香!” 又坚持喝了两个月,耸肩基本没了,上学背书也不那么紧张了。 其实这就是息风的好处:不是硬压抽动,而是把肝风散了、肝阴补了、脾胃稳了,孩子的身体自己能稳住。 反观那些只靠止抽的方法,肝风还在,孩子不仅遭罪,还可能添上没精神、胃口差的副作用。 最后要提醒家长: 这方子虽好,但中医讲究一人一方。 孩子若伴随便溏、痰多,得加陈皮、茯苓; 若总失眠、脾气急,可加莲子、百合。 具体用量得按年龄、体质调整,千万别盲目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