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铁龙奔腾书写“双节”黄金周民生答卷

9月29日至10月10日,为期12天的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圆满收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日均发送1776.3万人次、同比增长8.6%。(中国铁路10月11日)

2025年的国庆与中秋撞了个满怀,一场涉及2.13亿人次的“团圆大迁徙”在铁轨上悄然完成。12天里,中国铁路部门以科技为刃、温情为弦,在钢轨上奏响安全、高效、暖心的出行乐章,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民生答卷。

“日夜兼程”,用中国速度撑起强大运能。面对假期首日2313.2万人次的客流峰值,铁路部门在京沪、京广等干线创新推出“夜间高铁”模式。9月29日至10月2日期间,全国日均加开1.3万列次旅客列车,夜间高铁占比超30%。以京沪高铁为例,夜间增开列车使单日运力提升30%,相当于每天多运送12万名旅客。这种“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有效缓解了白天运输压力,让更多人能及时踏上团圆路。在西南地区,成都局集团于成渝、贵昆等方向增开426列夜间动车,重庆至黔江的列车采取“公交化”运营,最小发车间隔缩短至15分钟。铁路部门昼夜不息的运输模式,成为应对客流高峰的关键利器。

科技,让假期旅途更从容有序。太原站动态调整的12条安检通道与18条智能闸机构建起“毫米级分流网”,旅客从进站到候车平均耗时从15分钟锐减至8分钟。长沙南站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客流高峰时段增开4个临时验证口,进站效率提升50%。智能系统的精准调度,让车站秩序井然。列车服务同样充满科技温度。“阿尔山号”旅游专列配备全景天窗与AR导览系统,将车厢变为流动观景台;安全应急保障方面,全国各大铁路枢纽与重点车站配备心脏除颤仪与急救箱,突发疾病旅客可在3分钟内获得专业救助,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

铁路部门用个性化、精细化温情服务兑现了对人民的暖心承诺。为老年旅客提供的“一对一”购票指导,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车站服务台定制的盲文名片,助力视障旅客独立出行;针对家庭出行,多趟列车设置“儿童娱乐区”,配备绘本借阅角,让孩子们的旅途充满欢乐;为满足安静出行需求,“静音车厢”应运而生,营造舒适乘车环境。大力开行亲子游、红色游、康养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串联沿线美食美景和人文名胜,为旅客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和高品质的旅行体验。铁路部门这些贴心举措和个性化服务,让旅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当10月10日假期运输圆满收官,2.13亿人次的出行数据背后,是铁路人12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从夜间高铁打破时间壁垒,到智能服务重构出行空间,再到特殊群体的个性化关怀,中国铁路用创新与温情铺就了一条条团圆路、幸福路。这条奔腾在神州大地上的钢铁巨龙,不仅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出行需求,更托起了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深刻内涵,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温暖人心的旅程。(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