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董明珠小姐那句“绝不用一个海归派”的争议言论,这两天因为闻泰科技的遭遇,竟然再次“封神“了。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董明珠说了一句 “绝不用一个海归派” ,这话一出来网上直接炸了锅,好多人都骂她,说她也太保守了,根本不懂什么叫国际化。 结果没想到,才过了几个月,闻泰科技在荷兰那边突然出了个事儿,这一下,再回头看董明珠之前那句话,就感觉特别有意思,让人忍不住琢磨琢磨了。 闻泰科技在咱们国内半导体圈子里挺有名气的,之前它把荷兰的安世半导体给收购了,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步棋走得妙,肯定是朝着国际化大发展的重要一步。 可谁能想到啊,这哪是什么好开端,简直就是让人 “掏空” 的开始!到了 9 月 30 号那天,荷兰政府突然下了个命令,直接把安世在全世界的资产和知识产权都冻结了,这一招下来,咱们中方对安世的控制权相当于被直接掐断了,一点办法都没有。 更离谱的是,次日就上演了一场“大戏”,三位外国国际高管联起手来起诉公司,他们原本是闻泰为了合作与平稳过渡而留下的核心管理层,但这次却成了反戈一击的关键人物。 随后法院最终判,中方创始人被暂停职务,此外几乎所有的股权也全部交给第三方管理,这样一来闻泰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了,短短几天,一家中国企业几乎被“合法夺权”。 为什么偏偏是安世?是因为欧洲汽车产业离不开它的芯片,博世、大陆等巨头都是客户,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最赚钱的板块,去年贡献了公司超过六成的净利润,是名副其实的“现金来源”。 这次事件提醒所有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控制权和核心技术才是命根。 闻泰的选择是典型的国际化思路,花大钱并购外国公司、信任当地高管、按国际标准运营,本来这是一条稳妥的全球化道路,但问题在于,它把太多关键环节交给了别人,一旦出现分歧,就很难掌控局面。 那么与之相比,董明珠的管理方式就尤为的突出,她坚持核心技术和重要岗位都由自己培养的人负责,宁可从头带团队,也不愿把关键权力交出去。 她的那句“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其实反映的是对控制权的高度敏感。 闻泰的遭遇提醒所有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时代,控制权比利润更重要,技术、人事、决策权,必须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在开放合作的前提下,必须要保证核心的东西不能往外流,这样的话企业才能够守住底线,发展的更长久。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