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栾菊杰拿到奥运冠军后,转身就宣布退役并改国籍移民加拿大,直到快五十岁的时候想要回国比赛,本以为会遭到谩骂,殊不知迎来的全是支持……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 年 2 月 10 日下午 3 点,联邦德国格平根的训练馆里,中国花剑队运动员栾菊杰正准备接下来的世界杯赛。 教练文国刚挥臂刺出一剑,她没躲开,身体像弱柳似的晃了几下,接着就坐在地上,两条腿还在不停打颤。 她当时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 毕竟第二天就要面对一场硬仗,世界各地的一流选手都来了,这场比赛还是洛杉矶奥运会前最后一场大赛,能不能拿下冠军,对后续奥运士气影响太大。 栾菊杰1958年生在南京普通家庭,最初练羽毛球,后来改练击剑,没想到竟像天生吃这碗饭。 16岁学剑4个月就拿全国女子花剑亚军,18岁进国家队,进步快得惊人。 可风光背后全是苦: 马德里比赛时手臂被刺穿留了旧伤,后来为恢复天天跑跳几千级台阶,又练出肾盂肾炎,一度动不了。 支撑她的是父亲栾友山——她起初只知父亲是军人,直到父亲去世收拾东西,才发现父亲是开国老兵,跟着刘邓大军打过西南战役,拿过特等功,只是做人低调从不提。 眼下她状态差,根源是时差。从北京飞巴黎再转斯图加特,一路折腾得精力耗光,到了还没歇就直奔训练馆。 文国刚看她浑身散架似的,只能让她回四星级旅馆睡觉,别硬撑。 栾菊杰简单洗漱后倒头就睡,她太需要恢复了。 2月11日循环赛开始,18条剑道剑光缭乱。 栾菊杰第一轮轻松过关,第二轮遇苏联世界冠军西多罗娃,状态没回来,擅长的远距离进攻没发挥好,输了;第三轮又惜败给匈牙利的斯泰福妮克。 循环赛从早9点打到晚10点,她赢输赢输,腿沉得像灌铅,晚上躺床上都记不清怎么回去的。 不甘心的她睡前暗下决心:明天就算输,也不让对手赢舒服。没想到放下包袱,倒歇得格外好。 2月12日剩的选手不多了,中国队只剩栾菊杰有争冠机会,连意大利“花剑皇后”瓦卡洛尼都提前淘汰了。 她先对战苏联的扎加列娃——就是当年刺穿她手臂的人,这次没给机会,轻松赢了。文国刚提醒她别大意,西多罗娃和斯泰福妮克还在。 正赛第一场,栾菊杰对苏联奥斯恰基娜,放弃远攻改快速小步逼进,打乱对方战术,轻松获胜。 第二场对斯泰福妮克,对方见她状态大变很惊讶,栾菊杰躲过后对方撞剑,很快拿4分,斯泰福妮克又扭伤脚退赛,她再赢一场。 决赛还是对西多罗娃,对方拿过两届世锦赛冠军。栾菊杰先挥剑调动,用交叉刺连拿3分,西多罗娃很快追平,6比6时只剩2剑,比赛只剩10分钟。栾菊杰突然想通了,她爱击剑,更爱为国争光,输赢不是全部。 想通后她反倒放松,跨步逼剑,西多罗娃躲进套路,被刺中右肩;剩39秒时,西多罗娃想偷袭,栾菊杰早猜到,手腕一抖压剑,再中对方肩膀——她赢了! 文国刚跳着过来庆祝,栾菊杰反倒懵了,直到接过冠军证书才反应过来。 这场胜利成了洛杉矶奥运的铺垫,几个月后她拿下女子花剑冠军,成亚洲首位奥运击剑冠军。 1984 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开幕,栾菊杰延续了好状态,一举拿下女子花剑个人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个在奥运会上拿击剑冠军的人,还创造了亚洲击剑的历史。 之后,江苏省体委给她记了特等功,国家也给了她不少表彰,她终于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梦想。 原以为这样的日子能一直继续,可意外还是来了。 1988 年汉城奥运会后,栾菊杰本来想接着练剑,可突然患上了急性肾炎,身体根本没法再承受高强度训练,她只能无奈选择退役。 更让她揪心的是,1991 年她的大女儿出生后,因为先天不足被送进了特护病房,医生检查后说孩子心脏发育不好,将来可能影响智力,甚至没法开口说话。 栾菊杰当时心都碎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有人跟她说,加拿大有针对残障儿童的完善资助政策,政府会帮忙承担一部分医疗和抚养费用,能减轻不少负担。 那时候栾菊杰已经在加拿大了 ——1988 年退役后,她就去加拿大留学,还在当地的击剑俱乐部当教练。 一边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边是女儿的病情,反复考虑后,栾菊杰决定移民加拿大,放弃中国国籍。 对她来说,曾经为国争光的人,现在要为另一个国家做事,心里特别不好受,可生活逼到这份上,她只能慢慢接受。 但她从来没忘自己是中国人,心里一直装着祖国。 在加拿大的日子里,栾菊杰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担任加拿大国家队女子花剑队总教练,把击剑这项运动带到了更多地方。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时候,50 岁的栾菊杰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赛 ,这是祖国第一次办奥运会,她就算实力不如从前,也要回来支持。 虽然最后只拿到了 32 强的成绩,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只要对一件事足够热爱,不管多大年纪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