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我曾经以为,如果我能问上帝一个问题,我会问宇宙是如何开始的。因为我一旦知道了这一点,剩下的一切都只是方程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关心宇宙是如何开始的,而是想知道他为什么创造宇宙。一旦我知道了这个答案,我就会知道我生命的目的。 ” 爱因斯坦是世界级的大物理学家,他一生都研究人类的顶级科学宇宙。爱因斯坦不是天主信徒。曾明确表示自己不信仰人格化的上帝,他信仰的是“斯宾诺莎的上帝”,即存在于自然秩序与和谐中的上帝,而不是那个会干预人类命运和行为的上帝。 他更倾向于称自己为不可知论者或“宗教非信徒”。1954年,爱因斯坦在给一名工人的回信中写道:“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从不否认,而是清楚表达这一点。”此外,他也没有接受过天主教的洗礼等仪式,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信仰天主教。 那么,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显然是带有调侃性的。因为,作为一名顶级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家,他更相信科学。但他的科学还没有终结,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使他彻夜难眠。 他深知,上帝是一个横跨哲学、宗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终极问题。当时没有任何公认的、可验证的科学证据能证明或证伪上帝的存在,上帝的存在与否,更多取决于个人的信仰、世界观和思考方式。 爱因斯坦早期的核心研究,是用物理学公式揭示宇宙的终极规律。在他眼中,宇宙的起源和时空的本质,是所有科学问题的“根”。 只要找到这个“第一推动力”的规律,剩下的物理现象、天体运行都只是规律的推演和方程式的计算。这是典型的科学家思维:相信宇宙的秩序可以被理性完全解构。 随着认知的深化,他意识到“规律”无法回答“意义”。即使知道宇宙是通过大爆炸或某种物理机制开始的,依然解决不了“宇宙为什么要存在?”“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的位置是什么?”等终极问题。 此时,上帝并非宗教意义上的造物主,而是爱因斯坦对宇宙终极意义的隐喻。他想知道上帝创造宇宙的目的,本质上是在追问,人类的生命目的——科学能解释世界是什么,但无法回答我们为什么活着。 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并非否定科学,而是展现了伟大科学家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清醒认识。科学能照亮宇宙的运行方式,却无法触及存在的价值意义。 他从如何开始到为何存在的思维转变,恰恰说明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最终会回到对自身生命意义的叩问。这既是科学的终点,也是哲学与信仰的起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