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河南郑州,一男子花大钱,盖了2栋共计1500平的楼,几年后赶上了拆迁,开发商只同

河南郑州,一男子花大钱,盖了2栋共计1500平的楼,几年后赶上了拆迁,开发商只同意补偿他200平的安置房和74万元,男子觉得亏大了不同意,开发商答应补偿男子1300多万后,他才搬走,可万万没想到,2年后,开发商竟突然把男子告上法庭,说他敲诈勒索,男子被羁押了541天,这期间3个亲人去世,还错过了评高级职称,案子经过3审,他终于等到昭雪这一天男子愤怒的索赔260万国家赔偿,法院的判决让他咽不下这口气。 一份白纸黑字的协议,值多少钱?对郑州的朱双喜来说,答案是1300万,外加541天的铁窗生涯。这份文件,曾让他以为自己是博弈的胜利者,转眼间却成了将他拖入深渊的罪证,一纸文书,竟能让一个人的人生在“千万富翁”和“阶下囚”之间疯狂摇摆。 这本该是场民事拉锯战的终点。2017年7月,在跟开发商圣鸿置业僵持了五年后,61岁的朱双喜终于等来了结果。对方主动登门,于政府工作人员的见证之下,郑重签下了这份价值千万的补偿协议,整个过程清晰明了,颇具正式之感。为表诚意,开发商郑重其事地盖章出具了一份《承诺书》。其上白纸黑字,清晰载明“公司自愿签订,承担一切责任”,尽显担当之意。乍看之下,这场拆迁谈判堪称“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之典范。双方围绕补偿等事宜各执一词、讨价还价,尽显此类谈判的典型特征。 可两年后,风向全变了。开发商向相关部门报案,声称在签订当初那份协议时,自身处于被胁迫的境地。此一纸报案,似要揭开背后隐情。理由?朱双喜“以不搬迁耽误工期”相威胁。曾经的自愿承诺变成了被逼无奈的血泪控诉。开发商的底气,或许就来自朱双喜那两栋总面积1500平米的楼房,其合法性在一些人看来本就存疑,这让一个补偿金额的民事争议,被巧妙地扭成了一场敲诈勒索的刑事大案。 法律如何定义这份协议,对朱双喜的现实世界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像一枚炸弹,把他的人生炸得粉碎。对于这位与数据相伴半生、行事一丝不苟的水文职工来说,541天的错误羁押,宛如命运无情的休止符,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那次至关重要的高级职称评定,他错过了,与更高的工资薪级从此无缘。 比事业更沉重的,是家的崩塌。在他身陷囹圄之时,命运无情地降下沉重一击。母亲、岳母与姐姐,这三位与他血脉相连、情亲至深之人,如流星般相继陨落,徒留他在无尽悲恸中煎熬。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这种隔着铁窗的生离死别,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黑洞。他的身体已然垮塌。出狱次日便被送进医院,时光流转至今,耳鸣如影随形,似无形的枷锁,时不时地折磨着他,让他备受煎熬。 司法的天平,在这份协议面前也摇摆不定。一审法庭经审理,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此外,法院还责令追缴涉案的一千三百万元“赃款”,彰显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肃惩处。郑州中院觉得“事实不清”,发回重审,结果罪名没变,刑期减了。直到2023年8月,终审才最终还他一个无罪的清白。这个曲折的过程,本身就暴露了司法在界定民事与刑事边界时的困惑与混乱。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它的补偿却显得如此廉价。今年7月,朱双喜提出国家赔偿申请,索赔金额约达260万元。此赔偿涵盖人身自由、健康损害、错失的职称待遇损失,另有100万精神抚慰金,同时他还要求涉事方登报道歉。10月9日,判决下来了:总共赔偿38万余元,其中精神抚慰金12.8万,至于职称损失、健康损害,统统被驳回。 法院同意为他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但他脱口而出的是一句“咽不下这口气”。在他眼中,这笔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莫说弥补损失,甚至连损失的一星半点都难以企及,实在是微不足道。他反复念叨的,是那句最朴素的诉求:“我想要一个道歉”。 终审下达的无罪判决,恰似法律以庄重之姿落下的休止符。它宣告着一段司法历程的终结,为整个案件正式画上圆满的句号。但对朱双喜,对每一个关注此事的人来说,留下的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当一份民事协议可以被轻易地当成武器,当司法程序本身就构成一种惩罚,我们又该如何去相信那纸上的契约与心中的正义? 信息来源:“男子获赔1300余万拆迁款,被开发商控告敲诈勒索”获刑追踪:终审无罪获38万国家赔偿,要求追责办案人员——2025-10-11 15:12·大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