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这是到达陕北初期毛泽东主席的照片,观之让人泪目。 1935年10月19日,毛泽

这是到达陕北初期毛泽东主席的照片,观之让人泪目。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等人率领的中央红军历时一年零九天,行程两万五千里,穿越12个省后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随后又与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会师。 虽然成功达到陕北,有了落脚点,但中央红军依然面临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当时甘肃的马家军,山西的阎锡山,张学良的东北军,西北军,国民党中央军,地方土匪,均对几千中央红军虎视眈眈。寒冬时节,毛主席身着单薄且打满补丁的衣裤,依靠火盆与土炕抵御严寒。最初居住的石洞阴暗潮湿,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 当时粮食极度短缺。1936年春节,毛泽东的餐桌上只有素馅饺子。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不得不向战友徐海东求援。徐海东大将从仅剩的总共7000元银元经费中拨出5000元相助,以解中央红军的燃眉之急,并坚定地说,“我们哪怕不吃不喝、挨饿受冻,也要支援中央。” 毛主席对这件事一直念念不忘。在后来的一次会议上,他深情地说:“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还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5000块大洋啊,那几千大洋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啊!”让毛主席特别感激。 极端艰苦的生存条件遮掩不了眼中的光,阻挡不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1936年2月,毛主席率军东征期间,暂住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时,写下了气势恢宏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换看今朝。” 正是这种在绝境中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精神,让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站稳了脚跟,最终走向全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