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不卖光刻机,一个不卖稀土,那么到底是中国先解决光刻机,还是美国先解决稀土,答案很简单。 以前ASML靠技术垄断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中国国产光刻机在国内市场占了80%,ASML的收入预期直接下调15%,这哪是商业竞争?分明是技术霸权被掀了桌子。 美国的稀土困局,活脱脱一个“资源诅咒”现场版,加州有个大矿山,2025年能挖4万吨稀土,轻稀土能自给70%,但重稀土还是得靠中国。 更搞笑的是,美国挖出来的矿石90%得运到中国包头去加工,相当于“把矿挖出来再运回中国精炼”,这操作,连特朗普都得喊一声“离谱”。 特朗普政府砸了40亿美元补贴,想搞“美国造”稀土产业链,结果呢?印第安纳的工厂产能利用率不到30%,另一家公司欠了2.3亿美元债快破产。 五角大楼急得直跳脚,说F-35战机的稀土供应是“一级风险”,中国对七种重稀土一限制出口,美国军工复合体立马库存告急。 这场博弈的答案,其实藏在两个细节里: 1.技术迭代速度:中国光刻机三年从28纳米干到EUV试产,美国稀土精炼技术还得等5-8年。 2.产业链完整性:中国从挖矿到造光刻胶全搞定,美国稀土产业还卡在“挖矿-粗选”环节,冶炼环节一片空白,2028年前自给率都超不过60%。 更狠的是,中国光刻机突破不只是技术自主,还把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搅了个天翻地覆,国产EUV光刻机一出来,芯片成本降30%,台积电、三星都得跟着调整战略。 而美国稀土产业的困境,暴露了“去工业化”的反噬——制造业都搬到国外了,现在连300个会搞稀土化工的熟手都找不到,补贴再多也白搭。 说白了,这场“光刻机VS稀土”的对决,本质是看谁家产业链更硬气,中国用三十年时间攒了个全球最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从28纳米光刻机量产到EUV光源突破,每一步都踩在产业需求的痛点上。 美国倒好,想靠补贴和关税“速成”稀土产业,结果连技术工人都凑不齐,环保审批还得等好几年,这哪是“实力地位”?分明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特朗普政府天天喊“实力地位”,结果在稀土问题上被自己“去工业化”的政策反噬,中国商务部两份文件一出手,直接堵死美国“绕道采购”的后路,这局博弈的胜负早就没悬念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对中国加关税,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活脱脱暴露了霸权思维的荒谬。 未来的科技竞争,绝不是靠单一设备“一招鲜”,而是看谁家产业链更扎实,中国光刻机产业用“全栈式创新”突破封锁,美国稀土产业还在为“有矿没技”发愁——这答案,还不够明显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