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把视频给我删了,今晚我让你回不了中国!”泰国旅行团导游态度极其嚣张,指着游客的

“把视频给我删了,今晚我让你回不了中国!”泰国旅行团导游态度极其嚣张,指着游客的鼻子骂等会到了免税店,不消费我让你回不了中国。 10月13日,这辆满载中国游客的大巴正驶向曼谷某免税店。导游李某在行程过半时突然清点人数,发现部分游客购物袋空瘪后,脸色骤变。 他先是提高音量提醒“免税店停留时间有限”,见无人回应,便径直走向后排,指着一名低头玩手机的游客喝道:“等会儿下车,谁不消费就别想上车!” 同团的白衣游客张先生回忆,当时李某的情绪像被点燃的爆竹,从提醒演变为威胁仅用了不到两分钟。他反复强调“免税店业绩关系到全团行程”,甚至扬言“投诉也没用,泰国治安你们懂的”。 当有游客悄悄举起手机拍摄时,李某突然冲上前,几乎贴着对方镜头吼道:“把视频删了!现在删!”车厢内的气压瞬间降至冰点,几位老年游客攥紧了安全带。 事件经网络发酵后,李某的真实身份被迅速扒出。这位30多岁的中国籍男子并非泰国正规导游,而是通过“挂靠”当地旅行社非法接团。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他首次触法——2018年5月,他因在芭提雅带团时威胁游客“不买乳胶枕就打的回曼谷”,被泰国警方逮捕并处以罚款。此次重操旧业,手法更为嚣张。 “他这种导游在业内叫‘赌团导’。”曾在曼谷工作五年的地接社负责人王女士透露,部分旅行社以“负地接”模式运营,即向组团社支付人头费获取客源,再通过强制购物填补成本。 “一个30人的团,地接社可能要倒贴6万泰铢(约合1.2万元人民币),导游不逼游客消费,自己就要赔钱。” 这起事件背后,折射出跨境旅游市场的深层矛盾。 以涉事团队为例,游客报名的“泰国6日游”仅需2999元人民币,远低于正常成本。 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往返机票约2500元,四星级酒店住宿每晚400元,加上餐饮、门票,基础成本已超4000元。“这种团本质是购物团,旅行社靠游客消费返点赚钱。” 曾在普吉岛带团的导游透露,地接社与免税店、珠宝店签订的返点协议通常高达30%-50%。“游客买一块2万泰铢的乳胶枕,导游能拿6000泰铢回扣。” 他坦言,部分导游为完成业绩指标,会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白天带游客逛寺庙、海滩培养好感,傍晚则将人拉进购物点“集中攻坚”。 事件发酵后,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迅速介入。 领事保护处工作人员提醒,游客在境外遭遇强制消费或人身威胁时,可采取三步措施。 立即联系大使馆领保热线,工作人员会协助与当地警方、旅游局沟通;保留购物发票、威胁录音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通过正规渠道投诉,如泰国旅游局官网或“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 “游客越来越聪明,靠忽悠的时代过去了。”从事旅游行业15年的导游认为,未来竞争将聚焦于服务细节:“他们会教游客如何礼貌拒绝推销;行程中安排‘自由活动日’,让游客自主选择消费项目。” 对于游客而言,一次舒心的旅行,不该是提心吊胆的“冒险”;对于行业来说,规范与诚信,才是通往长远发展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