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坦桑尼亚早年力排众议叫停中企巴加莫约港项目,满以为能拉英美日当“新大腿”,结果被

坦桑尼亚早年力排众议叫停中企巴加莫约港项目,满以为能拉英美日当“新大腿”,结果被现实泼了冷水,又要重启与中合作。 巴加莫约这地方挺有说道的,早年可是东非数一数二的贸易口岸,象牙、奴隶都从这儿周转,阿拉伯商队的驼铃声曾响彻街头。那些带阿拉伯雕刻的老建筑,至今还透着当年的繁华劲儿。 可随着达累斯萨拉姆港兴起,这地方慢慢就沉寂了,当地人为了盼个翻身机会,等了快一百年。 2013年算是盼来了转机。习近平主席访坦时,中坦敲定了巴加莫约港综合开发项目,中国招商局和阿曼主权基金一块投钱,足足10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得六百多亿。 那会儿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都亲自站台,说这是国家战略级项目,要打造成“非洲的深圳”。项目规划看得人眼热,8平方公里的超级港口能停10万吨级货轮,1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能容下近两百家企业,连公路铁路都配套建,建成后一年能过2000万个货柜,比当时达累斯萨拉姆港的80万个翻了二十多倍。 2015年奠基仪式办得挺隆重,当地人都觉得好日子要来了,不少人提前盘算着去港口当装卸工,去工业园找活干。 可谁也没料到,2019年这项目突然就停了。 有消息说坦桑尼亚觉得中方的财政要求太高,也有人说背后有西方势力撺掇,说跟着中国干不如抱英美日的大腿。 那会儿坦桑尼亚新政府刚上台,可能是觉得凭着巴加莫约的地理位置,不愁没人抢着投资。毕竟这地方濒着桑给巴尔海峡,离鲁伏河口不远,要是建成东非物流中心,周边赞比亚、卢旺达这些国家的货都得从这儿过,战略价值摆在那儿。 坦桑尼亚当时估计是飘了,真就力排众议把中企的项目摁了下来,转头就去找英美日谈合作。他们大概觉得西方大国财大气粗,肯定能给更好的条件,说不定还能附带技术转移、市场准入这些“甜头”。 一开始确实有点热闹,日本先抛了橄榄枝,说对港口建设感兴趣,还派了个考察团过去,对着海岸线拍了一堆照片,嘴里喊着“潜力巨大”。 美国那边也表态,说支持坦桑尼亚发展基础设施,可话里话外都带着条件,提什么“透明化标准”“环保要求”,听得人云里雾里。英国更有意思,只派了个低级别的贸易官员应付了一下,连具体的投资框架都没敢提。 可谁成想,这些热闹全是虚的,日本考察团走了之后就没了下文,问急了就说“还在评估可行性”,这一评估就拖了大半年。 美国所谓的“支持”更没谱,一会儿说要等国会拨款,一会儿又说坦桑尼亚得先改革营商环境,等这些条件都满足了,猴年马月都过去了。英国干脆就没了动静,估计是觉得这100亿美元的窟窿太大,自家企业压根没兴趣填。 坦桑尼亚这时候才发现不对劲,巴加莫约港的工地早就停了,奠基时挖的大坑里积了雨水,成了蚊子滋生的洼地。当初盼着项目吃饭的当地工人,要么去达累斯萨拉姆打零工,要么只能在家待着。 更憋屈的是,邻国肯尼亚的蒙巴萨港那会儿正在搞扩建,中国企业帮着建的标轨铁路都通了,货船排着队往那儿去。坦桑尼亚原本想靠巴加莫约港抢回东非枢纽的位置,结果停滞的项目让他们彻底落了下风。 经济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坦桑尼亚政府终于坐不住了。他们私下里找过中企招商局,想探探口风。那会儿中国外交部其实早就说过,基础设施落后和资金缺乏是非洲发展的瓶颈,中方合作讲究市场化原则,得确保项目能持续发展。 中企这边也没把话说死,毕竟这项目是2013年习主席访坦的重要成果,投入的前期调研成本就不少。 重新坐回谈判桌的时候,坦桑尼亚的态度软了不少。双方把之前的分歧摆开了谈,比如所谓的“财政要求”,其实是对运营年限、收益分配这些细节有不同想法。中企这边也做了些调整,比如承诺优先雇佣当地工人,还会帮着培训技术人员。 阿曼主权基金也愿意继续参与,毕竟他们看好东非的贸易潜力。 2020年之后,重启合作的消息就慢慢传出来了。工地上又开始有了动静,挖掘机重新轰鸣起来,当地村民看着卡车拉着建材进来,脸上的笑容都回来了。 有港口官员私下透露,还是中企靠谱,资金到位快,施工进度也有保障,不像英美日那样光打雷不下雨。 说到底,坦桑尼亚这趟弯路走得不算亏,他们总算看清了,西方大国的“甜头”大多是画在纸上的饼,要么附带一堆政治条件,要么根本兑现不了。而中国企业的合作从来都是实打实的,100亿美元的投资不是小数目,说投就投,还不干涉人家内政。 巴加莫约港现在还在建设中,等建成了,这个曾经的奴隶贸易旧地,说不定真能靠着中国的合作,变成东非最热闹的物流枢纽。 这事儿也给其他非洲国家提了个醒,找合作方还得看实在的,那些只靠嘴皮子的“大腿”,根本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