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借关门大规模永久裁员 2025年10月13日,华盛顿特区白宫玫瑰园内,特朗普正用他标志性的手势比划着“美国优先”的口号。但这场看似寻常的新闻发布会背后,却藏着华盛顿政坛最隐秘的权力游戏——借政府关门危机实施大规模永久性裁员,这步棋究竟藏着什么算盘? 事情得从9月30日联邦预算到期说起。当时国会两党因边境墙资金和医疗改革吵得不可开交,特朗普政府趁机放出风声:若预算无法通过,联邦政府将“暂时关闭部分非核心部门”。可当10月1日零点钟声敲响,人们发现所谓的“暂时关闭”竟是场精心设计的“裁员陷阱”——环保署、教育部等12个联邦机构被列入“永久裁员试点”,约12万名公务员收到“自愿离职补偿方案”,实则暗含“不离职就降薪调岗”的潜规则。 这波操作在华盛顿掀起了轩然大波。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在《纽约时报》撰文直指:“这不是节省开支,而是系统性摧毁联邦公职体系。”数据更触目惊心:被裁的12万人中,35%是工龄超20年的资深雇员,他们掌握着从食品安全检测到灾害预警的核心技术;更讽刺的是,裁员节省的预算仅占联邦总支出的0.3%,却让美国失去了相当于整个底特律市的人口规模的专业人才。 基辅的菜市场老太玛丽亚不会懂这些数字,但基辅街头卖咖啡的安娜却深有体会。她的丈夫是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工程师,被裁后全家失去了医保,儿子患哮喘的医疗费陡增三倍。这种个体悲剧在全美蔓延:从佛罗里达的退休教师到加利福尼亚的科研人员,无数家庭因“关门裁员”陷入生存危机。而特朗普政府却辩称这是“瘦身政府”的必要之举,甚至将裁员名单与“反腐败”挂钩——可被裁的审计人员恰恰是监督政府开支最严的群体。 更耐人寻味的是裁员背后的政治算计。有消息称,特朗普团队早与私营企业达成协议,将部分联邦职能外包给亲信的企业,比如将公园维护交给曾捐赠竞选资金的建筑公司,将科研数据交给有政治背景的咨询机构。这种“公器私用”的模式,让民主党人怒斥“这是对民主制度的腐蚀”。 此刻的白宫草坪上,落叶纷飞。当78岁的清洁工玛丽在国会大厦前举着“还我工作”的标语时,她不会想到,这场裁员风暴里藏着多少权力博弈的暗流。而和平的钥匙,或许就藏在那些被裁员工办公桌上未写完的报告里——当专业精神被政治算计取代,当公共服务沦为权力游戏,美国民主的基石正在悄然松动。当秋风再起时,华盛顿的政客们是否会想起,那些被裁掉的公务员,曾经也是他们口口声声要保护的“美国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