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邻家阿姨替自己把晾在外头的衣服收进屋;老房子屋顶渗水,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拿脸盆接漏……
谁曾想,这些上海老弄堂的日常,被日本插画师宇山纺画成了惊艳全网的“上海绘日记”。
今夏,她刚在刘海粟美术馆办完展,9月,这批作品又搬到东京,画面上的中文改成日文,观众仍络绎不绝:原来上海的风貌还可以这样来表现!
宇山纺9月在东京的公园里办画展。(受访者供图,下同)
宇山纺9月在东京的公园里办画展。
这位从东京来的插画师和上海有着怎样的缘份?笔者联系上宇山纺,听她述说自己的故事。
住进老房子,听见“上海的声音”
9年前,宇山纺跟着闺蜜从东京来到上海,住进马戏城一带的老公房。
2021年,她搬进徐家汇一栋老洋房的二楼。记得看房时,那张民国时代的床让她移不开眼。“就睡这儿了!”她当即拍板。
宇山纺与现在所住的老洋房
宇山纺与现在所住的老洋房
宇山纺画自己的居所。
住所条件有限,衣服洗了没地方晾,隔壁阿姨教她用“丫叉头”晾衣服,宇山纺练成了高手。
她甚至批发过一捆丫叉头。阿姨惊问:“买介多做啥?”她脱口而出:“可以拿去画展上卖,买一送二!”
宇山纺画自己使丫叉头的样子。
厨卫合用、隔壁缝纫机哒哒、楼上鸽子咕咕、楼下麻将噼啪,她说,这就是“上海的声音”,回东京住独栋反而显得“太安静”。
画下感动瞬间,不断理解上海
初到上海,宇山纺在一家杂货店看到一个绘有牡丹花图案的器皿,还以为是个花瓶,问了店主才知,原来是上海人早年用的痰盂,“是厕所啊!”
后来,这个让她惊艳的痰盂图形,成了她的名片LOGO,还在她设计的明信片上占据C位。
宇山纺穿着上海老式花棉袄与痰盂合影。
宇山纺的名片和她设计的明信片上都有痰盂LOGO。
宇山纺的名片和她设计的明信片上都有痰盂LOGO。
屋顶漏雨,她画“楼上大雨、楼下小雨”;黄梅天邻居收衣服,她以此为题创作连环画,画中的自己感动到泪流满面。靠着一杆画笔,她如实记录街头市井,集成“上海绘日记”。
从一个刚来时只会说三句中文、对上海一无所知的歪果仁,到现在能画出上海人生活的细枝末节、能侃侃地标建筑背后老底子的故事,宇山纺在不断地理解上海。
通过我的眼,让人重识上海
武藏野美术大学功底大派用场,宇山纺的作品在小红书、推特、Ins三连发,老外惊呼“上海会发光”,上海本地人则顿悟“原来我过得这么扎劲”。
宇山纺画的凯司令蛋糕
宇山纺名气越来越响。去年,进博会请她画城市展板。伊势丹闭店前,邀她手绘南京西路27年变迁,引来“老上海”排队打卡:“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南京路!”
宇山纺的画出现在进博会展板上。
宇山纺画的南京西路27年变迁,布置在伊势丹商场。
宇山纺画的南京西路27年变迁,布置在伊势丹商场。
宇山纺画的南京西路27年变迁,布置在伊势丹商场。
上海话≈日语?上海区块比照东京
和楼上楼下的上海阿姨爷叔处久了,宇山纺渐渐听得懂一些上海话,发现“葡萄”与日语“ブドウ”同音,“白相”注音“ばいしゃお”,于是她以此创作了绘本《白相相,好白相!》:日本男孩弄堂里一句“葡萄”就能和上海小哥吃到一起。
宇山纺说,上海话发音与日语接近
宇山纺新作绘本插画节选
宇山纺新作绘本插画节选
现在,她常带日本朋友citywalk,给他们讲讲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还把上海地图“对标”东京——银座、渋谷、成田机场等对号入座,东京老乡秒懂:“亲切!这才是图解上海!”
“宇山版”上海地图类比东京相似板块。
今年“十一“期间,宇山纺组织旅居上海的日本友人一起在高桥古镇citywalk。
经过这几年在上海的沉淀打磨,宇山纺的这些作品,让人重新认识了上海。
她画出来的上海,可能是人们记忆中的上海,烙印着时代变迁的痕迹,也可能是少人问津却别有一番滋味的城市生活碎片。
新民晚报记者张家愉
上海滩上洋掌柜(ID:shyangzhanggui)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