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亮剑:美国船进港,每吨收400元。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中国交通运输部10月10日的公告,就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一记精准回击——从10月14日起,美国企业相关船舶进中国港口,每净吨要交400元“特别港务费”,未来五年费用还要涨到三倍,一年最多只能来5次。 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合法合规又直击要害,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维护自身权益时绝不会手软。 今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搞了个所谓的301调查,宣布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严重违背国际贸易原则和中美海运协定。 他们的理由是中国造船业有“不公平优势”,这完全是睁眼说瞎话。 中国造船业能发展起来,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和辛勤劳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那是用质量和效率拼来的,可不是靠什么“补贴”。 美国自己造船业衰落,就想通过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打压竞争对手,这种霸凌行径早就该有人管管了。 中国这次反制措施,完全是依法依规的对等回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中国有权对歧视本国船舶的国家采取相应措施。 交通运输部的公告明确,收费对象包括美国企业拥有、运营、悬挂美国旗或在美国建造的船舶,分阶段实施收费标准,2025年每净吨400元,2026年涨到640元,2027年880元,2028年1120元,一年最多收5个航次。 这可不是随便定的数字,而是经过精心测算的,一艘载有1万多个集装箱的美国船舶,按400元/净吨的标准,一次就要交近100万美元的费用,这还没算未来几年的涨价。 美国航运协会10月12日给白宫的信里都承认,中方措施实施后,美国企业一年得多掏3.8亿美元,美森轮船已经连夜砍掉了四成上海到长滩的航班,把货甩给韩国釜山。 美国的算盘打得挺响,以为通过加收港口费就能振兴自家造船业,可他们根本没考虑到实际情况。 美国造船业早就衰落了,现在连一艘像样的干散货船都造不出来,全球90%的商船都是亚洲国家造的,其中中国占了大头。 美国企业要运货,还得依赖中国造的船,否则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就像根科航运公司总裁沃本·史密斯说的,美国造船厂基础设施匮乏,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三四倍,就算现在开始重建,也得几十年才能恢复元气。 中国这次反制,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软肋,让他们知道,靠打压别人是解决不了自身问题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反制措施具有很强的战略威慑力,美国一直想在全球供应链上卡中国脖子,可这次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中国也有能力反制。 除了对美船舶加收港务费,中国最近还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对高通公司立案调查,这些措施形成了一套组合拳,精准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命脉。 美国军工企业92%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斗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而他们的库存仅能维持6个月生产。 高通公司作为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企业,在中国手机基带芯片市场占据60%以上的份额,这次被立案调查,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在华业务。 这些反制措施相互配合,让美国明白,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对等反制会不会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 其实真正破坏全球供应链的,是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美国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已经导致全球海运成本上升,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中国的反制措施,反而是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海运市场秩序,中方措施依据国际法对等原则,是对美方错误行为的必要回应。 而且中国的反制措施很有分寸,分阶段实施、限制航次次数,给了各方足够的调整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反制措施还能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改革,美国长期以来滥用301调查等单边措施,破坏了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这次通过合法手段进行反制,向全世界表明,面对霸权主义,不能一味妥协退让,而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这种做法,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贸秩序,让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 中国这次亮剑,亮得漂亮、亮得解气,它告诉全世界,中国是一个讲原则、守规矩的国家,但绝不是任人欺负的软柿子。 美国想通过霸凌手段迫使中国屈服,那是打错了算盘,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正如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所说,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海运市场秩序,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 那些还在幻想通过单边主义手段压制中国的人,该醒醒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交通运输部: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2025-10-10 15:05·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