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制日报
近日,一则“男子在地铁车厢内给人理发”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男子手持剪刀和梳子,在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内为一名女子修剪头发,并配文“免费剪发”“老乡优先”。后经调查,四名涉事人员均就职于上海某美容美发店,为博眼球引流摆拍视频。目前,四人已被上海警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内容创作可以富有创意,但不能任意牺牲公共秩序。地铁作为相对密闭的公共空间,人员密集、车辆运行速度快,手持剪刀等尖锐物品拍摄,容易威胁到他人人身安全。从法律角度看,为博眼球、吸引流量,在地铁车厢剪发、拍摄视频的行为,涉嫌违反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规定。律师表示,如果行为人为吸引关注,在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秩序严重混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其行为导致公共车辆紧急制动、脱轨或其他重大事故,还有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面临刑事处罚。
近年来,在短视频创作浪潮的影响下,类似行为并不罕见。从地铁内喧哗跳舞到爬进地铁车厢吓跑乘客,再到这次的“车厢理发”,究其根源,是部分内容创作者迷失在了“猎奇即流量”的怪圈中,忽视了社会责任、突破了法律红线。要杜绝此类乱象,创作者还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尊重公序良俗的基础上产出优质内容;相关平台也要加强内容审核,对此类视频及时封禁、下架处理。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当地铁回归其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当内容创作承载真实、表达尊重,我们的公共生活才能更加有序、和谐。
策划:宋胜男
文字:李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