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一则关于“新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却直接登录至已故歌手李玟账号”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网易云音乐官方客服对此回应称,出现这一情况是由于艺人团队此前绑定的手机号被运营商回收并重新投入市场(即“二次放号”)所致。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担忧,认为“二次放号”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用户正在使用中的手机号,尚无法实现“一键解绑”所有已绑定的互联网应用。不过,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下,国内运营商已联合互联网企业推出“二次号码焕新”服务,新用户可借助运营商官方App,一键解除该号码前任使用者所绑定的主流互联网账号。这项服务目前已覆盖微信、支付宝、淘宝等超过200款常用应用,但主要解决的是历史绑定关系的清理,而非当前用户自身账号的批量管理。
注销手机号?仍需一个个解绑App
想注销手机号,却发现关联的App需要逐个解绑?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用户。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多数平台未推出手机号“一键解绑”服务,核心原因在于行业普遍默认“手机持有人知晓自身绑定的应用”。这意味着,若用户计划作废手机号,需提前为关联的App完成解绑操作,而现阶段“没有捷径,只能逐个处理”。
由于不同App关联的个人权益与信息敏感度差异极大,业内建议按以下优先级分步解绑,既能保障核心权益安全,也能高效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A类(高优先级・金融支付类):包括银行App、支付宝、微信支付、证券交易软件等。
B类(中优先级・社交与核心服务类):涵盖微信、QQ、淘宝、常用邮箱、iCloud等。此类账号存储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如聊天记录、消费记录、通讯录),且多作为其他App的登录关联账号,解绑时需仔细核对信息,确保账号完全与旧手机号脱离。
C类(重点清理・低频/废弃应用类):包含各类工具类、娱乐类、小众购物类App。这类应用虽使用频率低,但往往因用户遗忘而长期绑定旧手机号,成为信息泄露的“隐形风险点”,是解绑过程中需要重点排查和清理的对象。
解绑该号码上一任用户绑定的App?有入口,但不完美
如果要解除手机号码“上一任”用户所绑定的互联网应用,而非当前正在使用的号码,在工信部指导下,目前国内运营商已推出“一键解绑”服务。
用户可通过微信关注“码号服务平台”或“一号通查”公众号,在菜单栏中找到并使用“一键解绑”功能。信息时报记者实测发现,用户可勾选需要解绑的主流互联网应用,覆盖范围广泛,既包括微信、QQ、抖音、淘宝、美团、支付宝、京东、WPS等常用App,也涵盖QQ音乐、钉钉、豆包、顺丰速运等实用工具,甚至包括瓜子二手车、豆瓣、奇富借条等相对小众的应用。
尽管服务覆盖了拉卡拉、转转等部分冷门应用,但“一键解绑”目前主要针对互联网应用,尚未延伸至银行、券商、地铁App等非互联网但用户基数庞大的平台。
信息时报记者潘敬文
封面为信息时报资料图、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