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割不割地,其实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无所谓了。眼下乌东四州的实际控制权早已落在俄罗斯手里,当地的行政体系、基础设施都在按俄罗斯的模式运转,甚至连货币都换成了卢布,居民也陆续拿到了俄罗斯护照。 卢甘斯克早就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控制,成了这四个州里第一个被完全攥在手里的地方。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虽然还有零星摩擦,但核心区域和关键节点都在俄军手里,70万俄军重兵压境,顿巴斯方向修起了纵深防线,赫尔松稳住了牵制局面,扎波罗热还保持着推进态势,怎么看都没有要松手的意思。这种实打实的军事掌控,比任何纸面协议都管用。 军事占了地,行政上紧跟着就改头换面。这四个州早就建起了亲俄的军民行政机构,完全照着俄罗斯的模式运转。2023年9月,当地跟着俄罗斯本土一起举行了市和州一级的地方选举,去年3月的俄总统大选,这里因为算“偏远地区”还提前投了票。说白了,当地的治理体系已经和俄罗斯联邦拧成了一股绳,乌克兰原来的那套行政架子早就被撤得差不多了。 经济和民生上的绑定就更紧密了,货币首当其冲。赫尔松在2022年4月就开始实行卢布和格里夫纳双币流通,没过一年就彻底换成了卢布,俄罗斯的银行分支机构也早就进驻,当地人开户、转账都用俄式金融系统。 更关键的是居民身份,普京早就签了简化入籍的法令,不用住满年限,不用资金证明,甚至不用过俄语测试,三个月就能拿到俄罗斯护照。到现在,这四个州已经有超过320万人拿到了俄护照,最近普京还下了最后通牒,不愿拿护照的要么离境,要么就得接受强制手段,剩下没领的估计也没多少了。 基础设施更是直接和俄罗斯本土“无缝衔接”。普京之前说过,已经在这些地区修了超过5400公里的道路,“新俄罗斯公路”把乌东和俄本土连起来,“亚速环线”围着亚速海形成闭环,连克里米亚都串进了这个交通网里。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公路修到哪儿,俄式的养路局、收费站就建到哪儿,原来的乌克兰交通标志全被换成了俄文的,等于从物理空间上把这些地方融进了俄罗斯。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电力,现在也大多供应给当地和俄本土,能源上早就不分你我了。 更别说资源上的整合,俄罗斯早就开始“以战养战”了。顿涅茨克盆地的煤炭,占了原来乌克兰90%的储量,现在全成了俄工业的燃料;马里乌波尔的钢铁厂,战前就占乌钢铁出口的40%,现在也恢复生产往俄境内运。哈尔科夫到卢甘斯克的黑土区,年产两百万吨小麦,这些粮食也成了稳定供应源。资源都已经在手里用起来了,还在乎那纸割地协议吗? 就算谈和平,俄罗斯的底气也来自这些实际控制。美国之前抛的和平计划里,都提了要“事实上承认”俄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俄方虽然嘴上说四州是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写入了宪法,但谈判时又暗示可能放弃部分主张,说白了就是把法理承认当成了谈判筹码。毕竟实际好处已经到手,至于乌克兰认不承认,更多是给外界看的面子工程。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行政、货币、身份、基建、资源全被捋成了俄罗斯的路子,军事上又守得牢牢的。乌克兰就算不签字割地,这些地方也早就是俄罗斯实际掌控的地盘了。对俄罗斯来说,法理上的割地承认不过是锦上添花,有没有都不影响已经攥在手里的实在利益,所以才说割不割地其实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