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6天,郑丽文被爆出丑闻!郝龙斌连忙撇清,罗智强抛重磅! 蓝营选举进入冲刺阶段,郑丽文突然陷入丑闻风暴,郝龙斌火速撇清关系,罗智强又甩出两岸“重磅计划”。 局势一夜变天,蓝营的这场大戏,不只岛内人看得热闹,国际上也有人盯着。 选举还剩6天,内斗的火药味扑面而来,两岸关系也跟着起了波澜。岛内的“酱缸文化”再次登台亮相,台湾的政治生态,真不愧是世界级的复杂样本。 郑丽文的丑闻其实并不新鲜,匿名的蓝营委员跳出来指控,在反罢免期间她收了所谓的“车马费”,意思是趁机捞钱。 这种操作,外界早就见怪不怪。台湾政治圈里,选举经费和捐款流向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金融时报早前就曾提过,岛内献金现象比比皆是,今天爆出郑丽文的这点钱,倒像是老调重弹。 可就在舆论发酵的时候,10月11日的网络民调却给了郑丽文一颗定心丸,支持率依旧高达71%。这说明,选民没那么容易被拉下水,大家更看重候选人的实际表现。 郑丽文对外回应说,自己就是“树大招风”,蓝营内耗的气味一下子就冲出了屏幕。丑闻爆发的时机耐人寻味,对手的策略意味十足,但短期内杀伤力有限,岛内选民的理性还是让人刮目相看。 郝龙斌的反应更是让人琢磨不透,新闻一出,他第一时间表态说自己不知情,强调反罢免时都是“自掏腰包”,完全是给自己洗白。 环球时报对这种撇清手法早就有点评,台湾政客一遇风吹草动就忙着撇清,反倒让人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郝龙斌当前的民调只有6%,他担心被拖下水的焦虑全写在脸上。 其实,岛内政治生态下,谁都怕被丑闻沾身,尤其是在选情焦灼期。郝龙斌的立场反复,他之前还批郑丽文,后来又说“无特指”,这番反转让人哭笑不得,岛内政治人物的自保心理也暴露无遗。 每逢选举,个人利益总会盖过集体大局,这种现象在蓝营内部尤为明显,也难怪外界对其“酱缸文化”评价不低。 罗智强则选择了出奇制胜的路数,郑丽文风暴正热,他突然抛出“三个月内参访大陆”的新动作,要推动所谓“二次破冰”。 这招放在蓝营选举里,直接对准了深蓝选票。新华社曾分析,两岸交流承诺在台湾政坛其实只是象征意义,选民更看重的是候选人的实际作为。 罗智强本身在反罢免中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次对丑闻他又一副“不知情细节”的姿态,明显想要稳住各方阵营。岛内一些评论认为,他这是借机搅局,趁乱分羹。 不过,民调数据显示,他的支持度只有10%,这条路风险很大。蓝营内部的明争暗斗,不仅仅是权力之争,还把两岸话题直接拉进了选举现场,国际社会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其实,岛内历史上不乏类似事件,政客临阵换招、用大陆议题转移焦点,早已成为常规操作。只不过这次内耗的烈度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度,叠加起来更显微妙。 回头看这场丑闻风暴,其实就是蓝营内耗的缩影。选举倒计时6天,谁都想搏最后一把,谁都怕被对手拉下马。 台湾民主面临的考验就在于这种“内耗成性”。虽然郑丽文的民调依旧高企,但罗智强的突袭和郝龙斌的撇清,还是给局势添了变数。 从国际角度来说,这种抹黑和反咬的戏码只会加剧台湾政治的不确定性。其实岛内最需要的,还是回到民生本身,让选举真正服务社会。 如果说这场风暴有什么启示,那就是台湾政治还得学会少点内斗,多点务实。选举结果究竟会否推动蓝营改革,眼下还很难断言,但这场风暴,绝不只是岛内的家务事。 参考资料:看完大辩论最终场,支持谁当蓝营党魁?3.9万人投票郑丽文遥遥领先 2025-10-11 21:24·海峡导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