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月明人尽望:对话中秋的传承与魅力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一提到中秋,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赏月、吃月饼,其实在中秋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故事和传统习俗,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成员、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党组书记范海波与大家分享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提到中秋,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从现实角度来讲吃月饼、阖家团圆是它的核心要义,另外从精神层面,会想到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些神话传说,虽然说每个人对于中秋的印象可能在脑海里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特殊的记忆,但其实这个所承载的情感都是相通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雏形了,因为秋是谷物成熟的意思,人们在这个季节通过祭月和拜月活动,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和平安和祥,在后续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不光是祭拜月亮,也有了很多比较丰富的发展。到了汉代,由过去的帝王和贵族祭月拜月逐渐的转向平民化。到了唐代,中秋节就被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像政府的官员们这一天就可以放假了,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通过赏月、宴饮一些娱乐活动,来度过这个美好的中秋佳节。到了宋代习俗就逐步成熟。明清以后跟现在的活动内容就基本相近了。随着发展,在不同的地区也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比如说最著名的钱塘江观潮,在浙江一带,中秋观潮可以说是一大盛事。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中秋也有不同的风俗,像广东、通行的中秋活动,叫竖中秋,就是到了中秋时节,人们用竹子扎成灯笼点亮,竖在高杆上,把它竖起来,天上有明月,地上有灯笼,天上地上遥相呼应,寄托着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再像安徽徽州,叫舞草龙,就是用稻草做成龙身,用竹子做成龙头,人们通过舞草龙寄托来年五除了习俗之外,中秋也有很多代表性的食物,也有着美好的寓意。比如说吃月饼就代表团团圆圆,吃甜薯就代表甜甜蜜蜜,除了这些美好的意象之外,其实它们也蕴含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中秋也是芋头成熟的季节,很多地方都有吃芋头的习俗,芋头,象征着年年有余,像有的地方吃莲藕,象征着清廉。像吃月饼这个习俗,是从明朝正式发展起来,在明初朱元璋为了发动农民起义,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把起义的信息藏在月饼里面,号召人们十五这一天共同举事,叫“吃月饼杀鞑子”,所以说这个习俗也流传下来了。即使是小小的一块月饼一颗芋头,其实它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括民族精神。

在古代也是有很多文人雅士,都常常来借月亮抒发情感,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词,比如说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如说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另外像唐代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是祈盼阖家团圆,第二就是祈盼亲友平安,再一个就是期待天人合一,这些理念应该说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面了,这些诗词能够流传千百年,不仅向现在的人们传递他们当时写诗的时候这种浓浓的、深厚的、真挚的情感,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中秋的一些传统习俗其实也在发生着或多或少的改变,从整体来讲,中秋的习俗由过去的祭拜向娱乐转变,现在的娱乐方式应该说也多样化,就吃月饼来讲,现在从健康的理念出发,过去是有糖的,现在有无糖的,祝福也多样化,过去是写首诗遥想,现在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向对方送去祝福。像嫦娥,我们的探月工程就命名为嫦娥工程,把美好的传说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力量。不管是传统的写信写诗词来遥寄相思,还是现在在线上这样赛博朋克的祝福,其实背后所蕴含的思念亲人和团聚的情感都是一脉相承的。

中秋望月圆,普天共平安,也期待在中秋月圆之日,坚守在不同岗位,不能和家人团圆的各条战线上的朋友们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