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数智”赋能中小学教育“提速”高质量发展

9月28日上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主题报告环节在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举办,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中小学书记校长、干部教师代表参加。

据悉,本届学术年会以“人生·教育·责任——智能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推动智能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在9月27日下午的开幕式暨主旨报告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等多位专家先后围绕年会主题作主旨报告,从多个领域、多个维度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助力教育场域、教育形态、教育手段、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变革与未来。

推进全学段人工智能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学校如何落实?如何让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课堂“落地生根”?北京、重庆、上海、河北、陕西等地多位一线书记校长、区域教科研院所负责人出席年会并作主题分享,《中小学管理》杂志主编黄佳熹、中国教育报刊社编审时晓玲应邀担任主题报告环节主持。

作为巴蜀娃的快乐园、创造园、成长园,热爱、创造、实验,不仅是巴蜀园中的成长关键词,更是巴蜀人念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行动方法论。围绕“守护热爱:让创造与实验成为孩子一生的礼物”主题,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马宏,就学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等办学育人实践与成效作了重点分享。

据了解,在9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巴蜀小学始终秉持以“做的哲学”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积极回应“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要求和时代发展需求,通过持续优化科学教育创新、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空间打造、技术应用、课程建设、评价改革、家校共育、馆校协同等方面,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为学生种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诸多荣誉。

作为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正以数智技术为核心,逐步开启的数字教育新图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陆倍倍围绕“加速数字化转型,玉成师生发展”主题,重点分享了学校在“情感教育”与“信息化建设”协同推进中的实践经验与创新举措。据悉,近年来,该校始终立足教育改革前沿,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坚持“以情感教育为内核”的数智化发展方向,依托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数据智能”与“教师智慧”的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育人融合、教学优化、评价诊断、教师发展”的新型育人模式,实现了让教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变革。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多个独立法人单位组建而成,面对十五年一贯制的集团化办学格局,“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具体将如何实现?

始终坚持“课程赋能、实践赋能”的顶层设计理念,积极开展幼小中一体化、阶梯式的人工智能校本专项课,探索构建基于AI智慧的中小学“教—学—评”一体化体系,系统推进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多学科AI教学应用场景培育与模式探索……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红霞以“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反思”为主题,重点分享了该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发展规划、融入办学育人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相关成效与经验。

区域教育如何在政策支持、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技术应用、评价改革等方面促进科学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与系统落地,实现全域协同推进?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马涛、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述林、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先后以“筑生态·启通识·育未来——北京市丰台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构建与实践路径”“从科学教育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以GEO-GUIDE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模型为例”“人工智能赋能‘位值评价’的西安实践”为主题作专题报告,生动再现了区域教科研院所为科学教育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所作出的一系列积极有益的创新探索与行动实践。

据悉,会议期间,相关专家学者、中小学书记校长、干部教师围绕“智能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圆桌对话与交流分享,“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小学、初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平行会议的形式同时举办。

(文图/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