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祸下的安全拷问:雷军的反思该落地了 成都小米SU7碰撞起火的现场视频里,路人拳打脚踢却打不开车门的绝望,是对“安全宣传”最沉重的诘问。当2200兆帕高强钢、90.2%高强度材料占比的宣传话术还在回响,现场的救援困境早已戳破了纸面安全的泡沫。 雷军在内部演讲中坦言事故“打击巨大”,承诺要做“超越行业水平的安全”,可公众需要的不是事后反思的表态,而是事前无懈可击的防护[__LINK_ICON]。从高速碰撞后的车门解锁争议,到自动泊车功能故障导致的集体剐蹭,一次次问题暴露的,正是“合规”与“可靠”之间的鸿沟。 汽车安全从不是评测数据的游戏,而是关乎生命的底线。少些营销套路,多些对细节的较真;少些事后补救,多些事前预判。唯有让安全承诺真正嵌入每一个零件,才能告慰那些逝去的生命,回应公众的信任。少些套路,多些实干精神,才是一个企业走向百年企业的灵魂所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