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妇女报|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温向红三十五载守高墙既当“灵魂摆渡人”又做“青年领路人”

这是一枚沉甸甸的奖章。

9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温向红同志奖章证书颁授仪式。

现任江西省温圳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的温向红用35载的坚守,诠释着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在高墙电网内,默默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档案里的“攻心术”:于细微处见真章

“读档案就是读人生,能找到改造灵魂的钥匙。”温向红的办公桌上,总有一摞翻得卷边的罪犯档案,每页都贴着她手写的便签,标注着“关注子女学业”“性格敏感需共情”等关键信息。这是她从警之初就养成的习惯,也是她成为同事眼中“行走的监狱执法实务手册”的秘诀。

二十多年前的一桩往事,至今仍被老同事们津津乐道。当时在省女子监狱工作的温向红,发现罪犯白娜(化名)入监后始终“三无”——无会见、无汇款、无亲情电话,档案里也无任何亲属信息。某天会见室突然通知有亲属探望,这反常情况让她立刻警觉。“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白娜丈夫负案在逃的记录还在档案里躺着。”温向红当即布控,一边安排民警与来访者周旋核实身份,一边联系公安机关,最终将潜逃多年的白娜丈夫一举抓获,告破了沉积多年的案件。

这种对细节的敏锐,在温向红教育转化顽危犯时更显力量。死缓罪犯梁月(化名)入狱时带着近二十年的潜逃经历,离追诉期仅差数月的“遗憾”让她极度抗拒改造,不仅殴打同犯、顶撞民警,还常嘶吼:“我就是败给命运,要不是倒霉被抓,你们谁也管不了我!”管教民警多次谈话均无功而返。

温向红接手后,没有急于批评说教,而是把梁月的档案翻了三遍。“我注意到她的入狱物品里有本翻旧的小说,便打听出她爱看书的特点。”她特意跑到书店,挑了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送到梁月手中:“这本书讲的是人生起落,或许能帮你想想未来。”

此后半年,温向红每周都找梁月聊读书心得,从书中人物的挫折讲到法律的意义,从个人前途谈到家庭责任。在监狱“读一本好书”分享会上,梁月主动走上讲台,拿着那本书哽咽道:“温监让我明白,最牛的不是争强好胜,而是跌倒后能重新站起来。我以前怨命运,其实是败给了自己。”

三十五年间,温向红靠着这样的“攻心术”,成功改造罪犯4000余名。她总结的“点上攻、线上拉、面上化”教育转化模式,成为江西监狱系统的典型经验。“改造不是驯服,是唤醒。每个罪犯心里都有柔软的地方,找到它,就能点亮希望。”这是她常对年轻民警说的话。

传承中的“铺路石”:于坚守中续薪火

“个人优秀不算本事,队伍强才是真的强。”2023年调任温圳监狱政委后,温向红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青年民警培养上。针对新警业务不熟的问题,她推动建立“青蓝结对”计划,主动认领多名新警作为帮扶对象,从档案整理到谈话技巧,手把手传授经验。

新警小王刚入职时,整理罪犯档案总是漏洞百出。温向红没有批评他,而是拉着他坐在档案柜前,亲自示范:“你看,这张思想汇报要标注日期和谈话重点,这份考核表必须字迹清晰,这些都是执法规范的体现。”她边做边讲:“整理档案不是体力活,是熟悉罪犯的第一步,马虎不得。”

为了提升队伍整体能力,温向红牵头修订10余项制度,制作教学课件20余套,开展技能比武、案例研讨等活动。“以前处理突发事件我总慌神,温政委带我们搞了几次应急演练,还分析真实案例,现在心里有底了。”年轻民警小张说。

在执法规范上,温向红更是“较真”到极致。她创新推行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集中办案”模式,建立办案中心实行“一案四查”,从证据审查到程序合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有人说我‘轴’,但公平正义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在民警大会上说,“我们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要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罪犯李某曾因消极劳动面临扣分,担心影响减刑而恳请温向红“手下留情”。了解情况后,温向红没有破例,而是鼓励她:“考核分靠汗水挣来才踏实。你有高中文化,不如参与监区文化活动拿奖励分。”在温向红的引导下,李某积极参与黑板报制作,最终凭奖励分获得减刑。刑满释放时,李某要送蜂蜜感谢,被温向红婉拒:“你好好生活,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35年来,温向红拒绝过无数次请托说情,她始终牢记父亲“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叮嘱。“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拿的东西不拿,这是底线。”她把这句话写在工作笔记首页,也刻进了每一位徒弟心里。

红土地上的映山红:于平凡中践使命

如今,获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领奖台上的温向红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我从来都觉得自己很平凡,这个奖属于所有坚守一线的监狱警察。”

觉得自己平凡的温向红还很乐观。

“这些‘糖豆’,是我对抗病魔的‘武器’,更是坚守岗位的‘能量剂’。”在温圳监狱,温向红拿起手中的药瓶,笑着向同事展示——其实瓶里装的并不是什么糖果,而是治疗罕见病“硬皮症”的药物,长期服用虽有副作用,却从未动摇她扎根监管一线的决心。

据温向红的妹妹温向英回忆,几年前,姐姐常说身体疲倦,面部、颈部肤色异常,双手肿胀怕冷,起初以为是更年期反应,直到一次驾车途中突然无力趴伏,才去医院查出“硬皮症”。“医生说这是罕见病,妈妈当场崩溃,我查资料时手都在抖。”可让家人意外的是,温向红仅用一晚就调整好心态,反过来安慰大家:“医疗在进步,总会有办法的。”

如今,温向红每3个月要复诊,每天需服用大把药物,副作用可能损害肺脏甚至诱发癌症,但她总能用乐观化解焦虑。“姐姐总说这些药是‘糖豆’,还开玩笑说‘吃了能更有劲儿干活’。”温向英说。

即便被疾病困扰,温向红的办公桌上始终堆满罪犯档案,巡查监区的脚步从未放缓。

清晨的温圳监狱,晨光刚越过高墙,温向红已穿着警服站在操场。她望着列队训练的年轻民警,想起1990年自己刚入职时的模样,耳畔又响起父亲的话:“父母给你取名‘向红’,就是要你传承红色基因,一辈子守好初心。”

用35载时光,温向红诠释着“向红而生”的深刻内涵。她就像江西井冈山上的映山红,在高墙之内绽放着忠诚、奉献和担当的本色。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报

记者|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