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联合国副秘书长谢夫钦柯将手枪子弹压满钻进了一辆美国轿车。几个小时后,汽车停在了美国中情局总部大楼前,谢夫钦柯长舒一口气,从容地走了进去。随后,美国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消息:苏联公民谢夫钦柯已经叛逃美国!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苏联政权重量级官员竟是美国间谍! 阿尔卡迪·谢夫钦柯1930年10月11日出生在乌克兰戈尔洛夫卡市。那时候,他的父亲当医生,家里条件还算过得去。1941年德国入侵,全家被迫从家乡疏散到西伯利亚托尔盖地区,生活一下子变得颠沛流离。过了几年,1944年他们才返回克里米亚,慢慢恢复正常日子。谢夫钦柯上学挺用功,1949年高中毕业后,考上了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这地方专培养外交人才。他在那儿学得挺认真,专业是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 学院生活里,谢夫钦柯1951年跟同学丽昂金娜结了婚,两人当时都年轻,互相支持。1954年他顺利毕业,继续读研究生,钻研苏联法律和相关理论。研究生阶段让他打下了扎实基础,1956年直接进了苏联外交部,分配到国际组织部门。工作几年后,1963年他被派到联合国苏联代表团,主要管安全理事会和政治事务。日常就是处理会议文件,协调立场,这让他接触到国际舞台。 干了几年,谢夫钦柯能力得到认可,1970年升为外交部长格罗米柯的顾问。这职位挺关键,他参与高层外交决策的辅助,帮着分析国际形势和起草报告。1973年4月,他当上联合国副秘书长,主管政治和安理会事务。每天接触大量外交文件和电报,跟各国代表打交道。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圈子扩大了,纽约的氛围对他影响不小。他夫妇俩常去高级场所,感受西方生活方式,这逐步改变了他的想法。 谢夫钦柯在联合国任职期间,从1975年开始向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情报。这事儿持续了32个月。他利用职位优势,每天拿到苏联外交文件和机密电报,直接通过渠道传给美国。其中有战略武器限制谈判的具体细节,还包括苏联领导层内部动态和外交意图。他还帮美国解码联合国与莫斯科之间的电缆通信,让美国掌握更多苏联动向。另外,他协助美国人员进入苏联情报系统关键位置,推荐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上岗。 这些情报对美国情报体系帮助很大,增强了对苏联的了解。谢夫钦柯白天处理联合国事务,晚上就把机密资料整理好传递出去。他的双重身份越来越复杂,但活动没停。1978年3月31日,他接到返回莫斯科的命令。这命令让他警觉起来,他知道回去可能有麻烦,就决定不服从。4月10日那天,他把手枪子弹压满,塞进公文包,然后坐进一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轿车。车子开动后,沿路行驶几个小时,到达中情局总部大楼前。他停车,拿上公文包,走进去。 大楼里,美国情报官员接待他。他坐下后,直说自己来投诚,决定背叛苏联,为美国工作。美国官员听了他的话,确认情况后同意接受,并承诺提供保护。没多久,美国公布谢夫钦柯叛逃的消息,还披露他之前就是美国情报来源。这消息一出,苏联那边一片哗然,美苏关系更紧张了。谢夫钦柯的举动直接暴露了苏联外交界的弱点,也给美国情报战添了筹码。他的情报包括苏联对联合国的策略和军事部署细节,这些都成了美国分析苏联的宝贵材料。 谢夫钦柯提供的情报不光是文件,他还分享苏联高层对国际事件的看法。比如,在战略武器谈判中,他传出苏联的底线和谈判战术,让美国占了先机。他帮忙安插的人员也从内部获取更多信息,反过来加强美国的情报网。这32个月里,他的活动越来越频繁,风险也越来越大。返回莫斯科的命令成了转折点,他觉得不能再拖,就选择了叛逃。进入中情局大楼后,他跟官员交谈,确认了合作细节。美国很快安排他进入保护程序,避免苏联报复。 谢夫钦柯叛逃后,他的妻子丽昂金娜返回苏联。1978年5月,她在莫斯科自杀。这事儿对家庭打击很大。他的儿子根纳季继续在苏联外交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他的女儿安娜留在莫斯科,过着普通生活。谢夫钦柯在美国得到庇护,跟中央情报局合作,提供更多苏联外交系统的细节。他参与情报分析,帮着解读之前传出的文件。 在美国生活几年后,1985年谢夫钦柯出版了书籍《与莫斯科决裂》。书里记录了他的外交经历和叛逃过程,揭露了苏联体制的一些问题。书籍发行后,引起国际关注,很多情报界人士参考它。谢夫钦柯晚年住在华盛顿郊区公寓,偶尔处理咨询事务。中央情报局给他安排了安全措施,但他生活低调。1998年2月28日,他因肝硬化去世,遗体安葬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