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上海网球大师赛|“黑马决赛”演绎今年最动人的网球故事,这对表兄弟载入历史

冠军瓦舍罗和亚军林德克内希赛后并肩坐在场边长凳上,哭得像是四五岁的孩子。看台上,为他们跨越山海而来的亲人,也已红了眼眶。

在昨日结束的2025年上海大师赛决赛中,资格赛选手瓦舍罗以2比1击败自己的表哥林德克内希,成为有史以来世界排名最低的ATP大师赛男单冠军。

世界排名第204位的摩纳哥人瓦舍罗,与排名第54位的法国人林德克内希——这对血脉相连的表兄弟,一位从资格赛替补第22位起步一路爆冷,一位在今年30岁时终于突破职业生涯瓶颈——携手将上海大师赛变成了实现“不敢想象的梦”的舞台。

这是两个“不被命运看好”的网球运动员的故事,却也是大部分职业选手的缩影。

瓦舍罗挣扎到26岁,还从未能进入世界前100位,多数时候只能在低级别的挑战赛中摸爬滚打,职业生涯几乎过半,也看不到出头之日。就在上海大师赛开赛前一个多月,朋友还在安慰瓦舍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回答说:“我知道,我会在上海大师赛的资格赛上搏一搏机会,好事随时可能发生。”

那时的期待带着“搏一下”的侥幸。三周前,他在上海大师赛资格赛替补名单上排名第22位,这意味着必须有22位选手退赛,他才能获得踏上资格赛球场的机会。“上海大师赛是全年最后一站大师赛。到了赛季末,不少选手有伤,不会轻易冒险参赛,替补排名肯定能往前挪。”他这样说服自己。

哪怕希望渺茫,瓦舍罗还是提前一周登上飞往上海的航班,即使无法参加,也能为“随后的挑战赛作准备”。抵达上海后,瓦舍罗的替补排名升至第9位。再后来,赛前24小时,他奇迹般地拿到了资格赛席位。

或许在最狂野的梦中,瓦舍罗也不敢幻想能与表哥林德克内希在大师赛决赛相遇,这就是“不敢想象的梦”。

与瓦舍罗相似,林德克内希同样是一位极为普通的球员,在ATP世界的腰部以下徘徊。“五个月前,我的水平还很低。我一度想过放弃网球,因为看不到一点坚持的意义。”林德克内希在颁奖典礼上袒露了心声。

他不是法国网协的“宠儿”,没有顶尖的教练资源,连法国国家集训队的门也从未向年少时的他打开过。“当时有40个名额,唯独没有他的名字。”林德克内希少年时期的教练帕特里克·奥塔维透露,“对他来说,能踏上巡回赛,成为职业球员,曾经都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25岁那年,当大部分职业球员早已站稳脚跟时,林德克内希才迎来自己的首场大满贯赛事。在这场比赛与此后的19次大满贯经历中,他始终没能迈过第三轮。直到今年美网,30岁的林德克内希终于第一次闯进大满贯第四轮,也就是坚持到了赛事的第二周。

在疫情期间,网球俱乐部和健身房都关了门,林德克内希不得不搬到雷恩北部梅莱斯的谷仓里训练,开着自己的达契亚汽车,把搜集来生锈的健身器材运回谷仓。陪在他身边的,只有田野、奶牛、马匹和一辆解体的拖拉机。

“我从未轻易得到任何东西,总是需要刻苦努力,总是先经历挫折。”林德克内希赛后的这句话,道尽了他和表弟瓦舍罗网球生涯中的艰辛。

这份坚持最终迎来了回报。瓦舍罗在上海大师赛连赢九场,成为世界排名最低的大师赛男单冠军,也是摩纳哥历史上首位ATP巡回赛单打冠军。看台上,在半决赛前赶到的摩纳哥网球协会主席梅拉妮·马西,与蒙特卡洛大师赛赛事总监大卫·马西早已热泪盈眶。林德克内希此前大师赛最好成绩仅为第三轮,而在上海,这位30岁的法国人击败四位世界前20位高手,看到了决赛的美丽风景。

“网球界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故事,但我认为,在当下,这是今年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这对表兄弟共同的大学网球队教练史蒂夫·登顿如此表示。在等待颁奖仪式的过程中,林德克内希将手搭在瓦舍罗背上;发表获奖感言时,两人双双潸然泪下。

瓦舍罗动情地说道:“这周对我俩、对我们全家来说,都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时光。虽然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但我们的家族赢了,网球这项运动也赢了。在我看来,我们写下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故事。”

现场观众为之动容,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为这对“黑马兄弟”喝彩,也为这场在上海上演的网球奇迹欢呼。这段黑马传奇将在上海大师赛的历史上留下动人的一页,激励后来者为了希望奋力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