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谁是真王牌? 四野最猛,三野最硬,大家心里都有数,谁也不服谁,打起来谁都不退,仗怎么打,人怎么拼,日子怎么熬,全靠一股劲撑着,没人喊苦,也没人喊累,就这么扛过来了。 可他们打的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说四野是万岁军,三野在长津湖最硬,二野守上甘岭最韧,听着像他们一块儿上过擂台,其实不是,五大野战军没一起上,是轮着去的,任务也不一样,有人打头,有人补漏,有人收尾,别问谁最强,该问谁在最难的时候,把最难的事办成了。 四野第一批进朝鲜,八个军,装备比别人强些,因为东北工厂多,38军有个例子,十四小时跑七十公里,绕到敌人背后,不光人多,还懂怎么用后勤和机械打仗,华北野战军也去了七个军,歼敌总数最多,67军一个人就干掉八万七千人,但他们打的大多是阵地战,靠人多,靠挖工事,拼的是耐力,不是速度。 三野第九兵团在长津湖,零下四十度,三万多人冻伤,照样把美军陆战一师打回去了,不是靠武器,是靠那股劲儿,58师更干脆,上面没命令,自己就往华川赶,堵住缺口,拦住美军进攻,这种能自己拿主意的本事,是粟裕带出来的,基层军官遇事能当场决断。 二野打得最惨的是180师,第五次战役差点就没了,后来15军在上甘岭硬是扛住,一寸高地都不让,把面子挣回来了,他们不是一开始就厉害,是摔了跟头再爬起来接着打,跟四野那种一路顺风不一样,二野的胜仗更让人觉得不容易,因为他们是从败仗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一野只派了一个军,还是最后才去的,不是他们没本事,是西北得稳住,不能动,中央要的是全局,不是让一支队伍冲在最前头,华北野战军也一样,六十六军最早入朝,就是去顶缺的,他们没多少光环,但整个战线靠他们撑着。 很多人不知道华北野战军打掉的敌人最多,可你看纪录片和电影,总讲长津湖、上甘岭、38军穿插,华北部队几乎没人提,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大家爱听传奇,不爱看数字,67军一个人干掉的敌人,比二野三个军加起来还多,这数据摆着呢,可没人愿意说。 解放军搞合成旅改革,早就不靠人海战术了,但训练里还是学四野的穿插、三野的独立作战、华北的阵地坚守,2024年东部战区演练,有个旅直接照着华川阻击战来,结果成了全军的教材,说明这些老办法,到现在还能用。 四野装备齐全,组织严密,行动稳当,打的都是硬仗,拿下的都是实绩,三野在最苦的地方也能咬牙打赢,缺粮少弹也不退,华北野战军不声不响,人多,扛得住,一仗一仗打下来,战果最大,二野吃过败仗,丢过地盘,可没趴下,爬起来接着打,打出了翻身仗,一野没怎么大打,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后方稳了,前线才打得开,他们没露脸,但缺了他们,仗就打不下去。 他们不是在比谁更厉害,而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候,面对不同的任务,回答同一个问题:装备不如人,怎么活下来,怎么打胜仗,每个野战军都用自己的办法答了,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