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五大遗憾: 第一:接班人选谁? 毛主席在世时,曾苦心孤诣地选择接班人。他先后考虑过刘少奇、林、邓、王洪文等,但都经历了波折。1976年逝世前,毛主席做出了最后的抉择,那就是他深受信任的华国锋。 其实相比叶剑英李先念等老革命家,华国锋的资历不深,1949年解放前夕,华国锋在山西担任地委书记,后来被调入湖南湘潭,也就是毛主席的故乡。机缘巧合之下,毛主席看到了华国锋的几篇报告,非常欣赏华国锋的老实憨厚。 不久,华国锋被点评破例参加一次重要会议,改变了他的命运。从县委书记到省委书记,再到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的节节高升,除了毛主席的赏识,还有他自己身上的忠诚、憨厚、负责等重要品质。 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点名让华国锋顶上来,随后又决定让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实话说,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毛主席让华国锋接班,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第二:牺牲了6位亲人 毛氏三兄弟中,毛泽民和毛泽覃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毛泽民长期负责党的财经工作,为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应殚精竭虑,1943年9月27日,他与陈潭秋等人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毛泽覃则是在1935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游击队员脱险,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在革命斗争中被捕,1929年8月就义,年仅24岁。 而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更是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就义。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给毛主席留下了无尽的悲痛。 此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保家卫国,不幸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毛楚雄是毛主席的侄子,1946年8月,他在前往延安的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年仅19岁。 第三:一生没有游黄河 毛主席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曾多次视察黄河,但遗憾的是,一生都未能在黄河中畅游。1952年10月30日下午和31日上午,毛主席在治理黄河委员会副主任王化云的陪同下,到河南省开封市附近两次巡视了黄河,并嘱咐王化云“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当时由于气候关系,毛主席没有到黄河中游泳。1958年8月7日,毛主席到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再次视察黄河,这一次又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畅游黄河。 在之后的18年中,直到1976年,毛主席虽然多次离京南下视察,也曾多次到过距离黄河不远的郑州、新乡等地,但终因种种原因没能再到黄河岸边。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毛主席一直渴望能在其中畅游,感受它的磅礴气势,但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第四:说好的再回延安,但离世前也没有回去 延安,是毛主席心中永远的牵挂,是他口中“革命的落脚点与出发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此后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等领导在延安度过了13年的时光。 1947年3月,毛泽东率党中央转战陕北,几次有过黄河的机会,他都坚持不走,他说:“我们在延安住了12年,老百姓供养我们,一遇险情就跑,对不起陕北人民。”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告别陕北,在东渡黄河时,他回望河西,感慨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然而,从那以后,毛主席虽然心中一直想着再回延安,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要抽时间去陕北看望大家,可这个承诺最终没能实现。那位工作人员返回陕北后,还省吃俭用买了一匹白马,天天到黄土高坡上等候毛主席的到来,一直等了13年。毛主席对延安的深情厚谊,以及未能再回延安的遗憾,都深深地印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第五:祖国没有统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一直高度重视台湾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主席为了解放台湾,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和部署。他曾多次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然而,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以及国内建设任务的繁重等多种因素,解放台湾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涉,使得台湾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毛主席虽然一直在关注和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但最终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