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拿了个铜牌,全网骂他“托大”。 王濛直播里那句“没那个实力就不要托大”,像一盆冰水,浇得人心里发凉。 可没人细看——他最后200米,单圈冲出8.8秒,血乳酸飙到11.8,是全场最高。 这哪是没实力? 这是把命都拼在最后一圈了。 国家队没甩锅。 复盘录像一帧一帧抠:倒数第五圈,他还落后0.9秒,最后一圈才猛踩油门。 不是他不想早冲,是他习惯等别人带。 教练组直接改规矩:下一站,不许尾跟。 必须前两圈就抢进前三。 不看名次,只看动作对不对。 抽签结果更狠——名古屋站,他被分到外道第四。 想跟在别人屁股后面? 没门。 前400米,你必须自己冲出去。 这哪是比赛? 这是逼他脱胎换骨。 没人提的是,他现在1000米世界排名第四,中国队前三全包了。 他不是弱,是太想赢,反而不敢先动。 王濛后来改口了:“他速度够了,缺的是敢带头的胆子。 ” 真话往往藏在反转里。 他不是不懂战术,是怕一冲就错,怕一错就毁了信任。 可国家队不给他退路了。 生理数据、KPI、抽签位,全在推着他往前冲。 这不是淘汰,是升级。 再过一个月,名古屋的冰面会见证——一个习惯躲在后面的选手,能不能变成敢带头的人。 如果他真能在前600米卡住第二,最后两圈用8.9秒内冲完,那块金牌,就不是运气,是重生。 他不是不够强。 他是太想证明,自己配得上更强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