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同款"真的靠谱吗?当迪丽热巴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一家从未合作过的奶茶店里,这场看似普通的侵权案件却撕开了山寨经济最嚣张的遮羞布。从盗用肖像到拒不执行,从碰瓷明星到抄袭品牌,广州旺客公司的"双碰瓷"操作,终于踢到了法律的铁板。
当顶流明星遭遇"商业强盗"
这家名为"邓氏阿嬷手作"的奶茶店可谓胆大包天——不仅擅自在门店悬挂"热巴同款"标识,还在社交媒体投放代言广告,精心营造明星背书的假象。更讽刺的是,在被判赔偿5万元后,企业竟选择"躺平"对抗执行,直到法院一纸限消令落下,才让这场维权马拉松迎来转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某些商家"先用后付"的强盗逻辑:先侵权获利,等被发现了再讨价还价。
山寨品牌的"碰瓷经济学"
深扒这家企业的商业版图,其操作堪称"碰瓷教科书":左手抄袭广西正牌"阿嬷手作"的商标、装修乃至产品名称,右手盗用迪丽热巴的形象进行虚假宣传。这种"品牌+明星"的双重碰瓷模式,暴露了部分商家"违法成本<收益"的侥幸心理。此前因商标侵权被判赔65万的教训,竟未能阻止其继续铤而走险,可见山寨经济的诱惑与危害同样惊人。
5万元背后的维权启示
迪丽热巴的胜诉虽仅获赔5万元,但象征意义远超金额本身。在流量即财富的今天,明星肖像权屡遭侵害已成行业顽疾。这次维权如同精准手术刀,既切断了侵权企业的侥幸心理,也为其他被山寨困扰的品牌树立标杆。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将拒不执行的企业列入限消名单,这种"信用惩戒+行为限制"的组合拳,正在构建更立体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明星维权不该是孤军奋战。当消费者能辨别"李逵李鬼",当平台能及时下架侵权商品,当法律让每个侵权行为都付出代价,"碰瓷式营销"才会真正失去生存土壤。迪丽热巴这5万元买来的不仅是公道,更是一堂生动的商业法治课——在阳光下赚钱,才是永远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