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其官方宣布称:由于拨款问题未决,该账号将暂停定期更新,仅发布紧急

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其官方宣布称:由于拨款问题未决,该账号将暂停定期更新,仅发布紧急安全信息,护照和签证服务则在可能情况下继续提供。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预算之争再次停摆的直接后果,但我看,它折射出的却是美国政治内耗已严重侵蚀其基本外交功能的现实。 2025年10月1日,美国国会没能在截止日前通过临时拨款法案,共和党和民主党又在国防开支、移民控制和医疗补贴上死磕。结果呢?非必要联邦服务全停摆,80多万联邦雇员被迫休假无薪水。这不是头一回了,历史上2018-2019年那次关门就持续了35天,创了纪录,这次从10月1日就开始,截至10月10日还没眉目。国务院作为外交前线,自然首当其冲。海外使领馆的社交媒体运营属于“非核心”项目,一刀切就停了。你想想看,这对一个靠数字平台跟民众互动的大使馆来说,意味着什么?微信和微博上,本来天天发领事提醒、文化活动啥的,现在全哑巴了,只剩安全警报孤零零地挂着。 这对普通人影响大吗?拿在华的美国公民来说,护照续签或签证预约本来就排长队,现在资金冻结,窗口只能靠库存硬扛。公告里明说“在可能情况下继续提供”,翻译成白话就是:能撑一天是一天,别指望加班或新设备。数据显示,这次关门已波及全球200多个使领馆,驻华的微信公众号最后一条动态是9月30日国务卿的国庆祝贺,之后就黑屏了。微博也一样,10月7日发完公告,就没动静。网友评论区热闹了,有人调侃“美帝连发帖的钱都没了”,还有人问“留学生回国路费谁管”。这接地气的反应,其实戳中了痛点:外交不是高大上的峰会,而是日常服务,你的服务链条一断,信誉就跟着晃荡。 美国两党制本意是制衡,可现在极化严重,预算成了战场。共和党推边境墙和军费,民主党护环保和社安,谈判桌上水泼不进。国会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美国政府关门八次,总天数超百天,每次都让外交吃亏。记得2013年那次,驻华使馆签证系统瘫痪,申请者排队到街外,这次虽没那么狠,但社交停更等于切断了信息桥。为什么不优先保外交资金?因为国会逻辑是“均匀冻结”,国务院预算里,公共事务和数字媒体占小头,自然先挨刀。你觉得这合理吗?一个国家对外影响力,本该靠稳定输出,可现在连保持账号活跃都成奢侈,这不就是在自断臂膀? 想想历史对比,美国以前的强势外交靠啥?冷战时,国务院预算稳如磐石,使馆社交虽没现在这么数字化,但办事效率高。改革开放初期,美驻华使馆就积极推交流项目,现在呢?关门一来,文化帖、留学指南全停,等于白白丢了软实力机会。中国这边,高铁建了17年就通车,美国加州高铁从2008年批到2025年,还在泥潭里打转,预算争来争去,17年扔了上百亿,却只盖了段路。你说,这政治闹剧不光拖后腿,还让对外承诺变味。国际上,其他国家看热闹:欧盟使馆照常更新,日本的也稳,唯独美国这出,提醒大家,大国也得先管好自家后院。 这表面看,小事儿一桩,但你细想,外交功能受侵蚀,意味着啥?美国常说要“负责任大国”,可资金一断,承诺的贸易对话、气候合作,就得搁浅。驻华使馆本是双边沟通的窗口,现在账号哑了,等于是单向喊话少了回应。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额超6000亿美元,留学生互访上万,可关门期服务一卡壳,企业家和学生就得多绕弯。长远看,这内耗不解决,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就得打折。联合国报告里,美国常被点名“治理失效”,这次关门又添一笔。 说到底,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机制的病灶。美国宪法设计国会管钱袋子,本是为防独裁,可现在成了拖累效率的绊脚石。专家分析,极化加剧后,预算通过率跌到谷底,平均谈判时间从几天拉到几周。相比之下,其他民主国家如加拿大,少数党也能跨党合作,关门几乎零发生。你觉得,美国这套还能扛多久?关门结束时,通常是临时法案过关,但下次截止日又来,循环往复。10月10日现在,谈判还在胶着,众议院议长正游说,但民主党不让步,关门可能再拖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