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可以彻底休息了。 这句话在岛内政治圈和两岸观察者口中流传已久,背后藏着对他政治生涯最直接的盖棺定论。 马英九早年政治路靠着学历和形象挺顺的,他上台时两岸关系有了点起色。 2008年他强调九二共识,海基会海协会恢复谈判,年底三通开通。2010年签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台湾农产品卖到了大陆,经济有点小反弹。 国民党当时认为这政策能够帮助台湾经济发展,党内支持率也高。可这红利没持续多久,就开始走下坡。 岛内本土势力闹腾了起来,马英九修改教科书强调“台湾主体”,年轻人身份认同越来越乱。国民党内部路线乱套,马英九调解无效。之后,两岸交流虽然有,但势头变弱了。 台海局势现在比较紧张,国民党从执政党落到在野党,席次少。 经济上,农产品滞销,年轻人找工作难。两岸停滞,交流少,互利没了。国民党衰落,党内分裂,地方派系不服,新生代没凝聚。马英九把“为台湾好”挂在嘴边,可结果局势动荡,随时擦枪走火。 国民党曾经在大陆执政,退台后两蒋时代强硬“反共”;马英九时代转向务实,和平发展。但实践看,九二共识是定海神针,他后期没守牢。 在两岸关系上,马英九有贡献,但负面影响也多。他主张以和平解决争端,对话取代“对抗”。他执政八年,但卸任后两岸关系又开始紧张了。 战争无赢家,和平无输家。战争的代价太沉重,“备战”是必要,但高额的军费负担太重。两岸关系和平解决,用对话取代“对抗”,才是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