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出了个白眼狼!沙特阿拉伯宣布了,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一纸公告,矛头直指中国商品——对原产于中国的饮料易拉罐铝盖正式立案反倾销。 沙特这次调查的铝盖,规格特别细:厚度0.213到0.250毫米,直径50到63毫米,就是咱们喝红牛、可乐、气泡水时拧的那种小盖子。 别看它小,中国可是全球铝加工的“老大”,2023年光易拉罐用的铝配件就占了全球27%的市场。沙特市场上每三个饮料盖,就有一个是中国造的。 可沙特本地有个铝业巨头叫Maaden,前两年因为质量不行停产了,最近刚恢复生产,结果一复工就发现:中国产的铝盖又便宜又好用,价格比他们低12%到18%,市场份额直接被挤到38%以下。 这哪能忍?沙特政府一拍桌子:查!必须查! 更绝的是调查的时间——倾销调查查2024年全年的数据,损害追溯期却拉回2021年,四年数据一起算。 沙特这是想“算总账”,把中国铝盖在沙特的销售情况、价格变动翻个底朝天,好为后面加税或者限制进口找理由。 这调查对国内企业影响可大了。饮料铝盖本来就是薄利多销的买卖,一个盖子就赚几分钱,全靠量大撑着。 要是沙特真加税,成本可能涨20%以上,价格优势一没,订单指定得跑。 更麻烦的是调查期间的“观望效应”——沙特客户怕被牵连,可能先不下单或者少下单,有些小厂子甚至得停生产线。 更让人担心的是“跟风效应”。中东是中国铝制包装产品的重要市场,2023年相关出口额超8亿美元。 沙特开了这个头,其他中东国家说不定也跟着学,到时候中国铝制包装企业的出口路可就窄了,整个产业链都得受影响。 沙特说中国“低价倾销”,可他们没看见:中国铝盖的便宜,靠的是完整又高效的产业链。 从上游的铝锭冶炼,到中游的铝材加工,再到下游的成品生产和物流,每个环节都能把成本压到最低。 国内企业报的价,普通铝盖一个就两三毛钱,质量还稳,能满足国际大品牌的标准。这种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才是中国铝盖在全球站稳脚跟的底气。 说实话,看到这公告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巴掌大的铝盖,咋就成贸易战的导火索了? 但仔细想想,沙特这是想保护自家产业,毕竟谁都不想看着市场被外来产品“抢走”。可问题是,贸易保护主义真能解决问题吗? 过去两年,沙特已经对中国PVC涂层纺织品、不锈钢管等产品发起过反倾销调查,结果咋样?本土企业真变强了吗?还是说,这只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博弈? 对中国来说,咱们当然得积极应诉,用数据证明没“倾销”。但更重要的是,得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 比如多搞点技术创新,把产品做得更高级,或者跟中东本地企业合作生产,大家一起赚钱。 毕竟,现在全球都连在一起,关起门来只会让两边都错失机会。 最后我想说,贸易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沙特需要中国的性价比,中国也需要沙特的市场。 与其用反倾销税筑高墙,不如坐下来好好聊聊,怎么让两边都能从合作里获利。毕竟,巴掌大的铝盖,可装不下全球贸易的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