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教育部出手了! “英语要被踢出高考主科”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教育部一句回应,却让

教育部出手了! “英语要被踢出高考主科”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教育部一句回应,却让家长们又惊又叹——不是取消,而是纠偏! 这“纠偏”俩字看着简单,里头藏的门道可不少。此前喊着要取消英语主科的家长,多半是被“哑巴英语”折腾怕了:孩子每天背单词、刷语法,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比物理化学加起来还多,可真遇上外国人问路,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孩子明明数理化很拔尖,就因为英语拖后腿,离理想的学校差了一大截。 说白了,家长们烦的从来不是英语这门课,是它现在的“考法”和“学法”太拧巴。你看啊,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背单词,背到高中毕业,少说也得有三五千个,可到了实际用的时候,要么张不开嘴,要么说出来的句子外国人听不懂。为啥?因为咱们以前学英语,太像在“啃字典”了,老师盯着语法规则讲半天,试卷上全是选择题、完形填空,唯独少了让孩子“开口说”的机会。就像你天天看菜谱学做菜,从来不动锅不动铲,真到了厨房,照样不知道先放油还是先放盐。 还有更离谱的,有些学校为了应付考试,连英语课文都不让孩子好好读,直接划重点、讲考点。孩子背了一堆“答题模板”,写作文的时候生搬硬套,开头永远是“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结尾必定是“we should try our best”,可问他这句话到底啥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立马就懵了。这哪是学语言啊,分明是在练“应试八股”。花了十几年时间,投入的时间精力比任何一门学科都多,最后只练出个“考试机器”,听说能力几乎为零,你说家长能不气吗? 有人说,现在翻译软件这么厉害,手机一拍就能实时翻译,何必让孩子费那劲学英语?这话听着有点道理,可细想就不对了。翻译软件能翻字面意思,翻不出文化背后的门道啊。你看那些国外的学术论文、前沿的科技资料,最核心的内容往往藏在字里行间,机器翻译过来要么生硬要么跑偏,真想搞懂,还得自己能看懂原文。还有那些好电影、好书籍,直译过来的字幕总少点味道,要是自己能看懂英文原版,那种原汁原味的感受,可不是翻译能比的。 但话说回来,英语重要,不代表就得让它“霸占”孩子所有的时间。以前有些学校,早上早读是英语,晚上晚自习还得刷英语题,数理化这些能真正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学科,反而被挤得没了时间。更无奈的是,有些孩子天生对语言不敏感,数理化成绩拔尖,就是英语死活上不去,最后高考时因为英语差几分,跟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这就不是“学英语”了,是“被英语耽误了”。明明是块搞科研的好材料,却栽在一门语言上,多可惜啊。 这次教育部说的“纠偏”,其实就是想把英语从“应试工具”拉回“交流工具”的正轨。听说以后考试会增加听力和口语的比重,不再死抠语法细节,也不会让孩子在选择题里纠结“a和an”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学校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分层次教学——想出国的、想学外语专业的,就往深了学;对英语没那么高需求的,掌握基础的听说读写就行,不用再跟别人一起“死磕”。这样一来,孩子不用再把时间浪费在没用的应试技巧上,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学科上,这不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吗? 其实家长们的焦虑,本质上是怕孩子“白忙活”。要是学英语能像学语文那样,既能考个好成绩,又能真正用得上,能跟外国人顺畅聊天,能看懂原版书和电影,谁还会反对英语做主科?怕就怕“纠偏”只停留在嘴上,考试还是老一套,孩子该背的单词一个没少,该刷的题还是一堆,那才是真的让人失望。 英语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把它教歪了、考歪了。这次“纠偏”是个好开头,希望能真正让英语回归本质——不是用来拉分的工具,而是帮孩子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别再让孩子为了考试而学英语,而是为了能用、会用、爱用而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英语学习误区 英语课堂改革 新课标英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