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人设垮了,宗馥莉辞职后还有什么前途?丨正经深度

文丨顾雨秀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2700字)

“留洋精英”“大女主”宗馥莉,再也难以“以退为进”了。

10月10日晚间,娃哈哈官方回应正式确认,宗馥莉已于9月12日正式辞去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全部核心职务,相关程序已通过股东会与董事会审议。

蓦然回首,2024年那场“7天回归”的辞职恍若昨日。彼时,在宗庆后“一妻一女一布鞋”“爱国企业家”人设余荫的庇护之下,她主动宣布辞职,激起舆论的大幅声援,几天之内就得以铿锵“回归”,全面巩固了“大权”。

然而,短短一年时间之后,当她彻底退出娃哈哈决策核心时,却再也没有获得舆论声援那回事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2025年年初,宗馥莉还继续挟着胜利之势乘胜追击,试图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移到“宏胜系”,最终被持股46%的杭州上城区国资紧急叫停。按照股权架构,“娃哈哈”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许可,而宗馥莉主导的关联企业长期无偿使用商标,被认定为“不合规操作”。

自此,“被动持股”的上城国资,逐渐转变成为关键推手。

(一)父女人设双双坍塌

2024年2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病逝。舆论的助推之下,其“一妻一女”“穿布鞋办公”“住普通公寓”“节俭典范”等形象,跟“爱国企业家”“民族品牌守护者”等标签一道,激起了很多人的追思与同情。

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盛况,大量消费者纷纷大量抢购娃哈哈相关产品,导致大量店铺超市乃至电商平台一度断货;使得娃哈哈2024年全年营收高达728亿元,同比激增40%,创下近十年新高。

殊不知,盛况之下,暗流涌动。膜拜者们的“大女主”,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终于露出痕迹的“吃相”,让老父亲数十年经营起来又被自己加以巩固并大受庇荫的人设,一夜之间就被冲刷得斯文扫地。

2025年7月,一则消息犹如平地惊雷:宗庆后还有三名美国籍私生子,早在2024年12月,就在香港高院和杭州法院向同父异母姐姐宗馥莉提起了诉讼,追索100多亿港元遗产及娃哈哈股权,并申请临时禁令冻结宗馥莉的境外资产。

随后,此前一直仅限于小范围的秘而不宣的内幕,渐次大白于天下。

三名私生子的母亲,就是娃哈哈的元老之一杜建英。她1991年就跟随宗庆后打拼,参与改制、外资引入等核心工作,担任宗馥莉留美期间“生活看护人”;她的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不仅拥有美国名校背景(均毕业于美国康科德学院,杜建英为该校校董),更早已进入娃哈哈体系,宗继昌同时担任南京、天津等5家娃哈哈子公司董事。

宗庆后生前,对这一特殊家庭关系其实早有安排,却被宗馥莉全盘背弃:

据香港高院2025年8月1日披露的庭审文件,宗庆后2023年手写指示、2024年2月2日签署的委托书及遗嘱,构成完整的信托设立依据。委托书明确,建浩创投(宗馥莉代持)的汇丰账户资产需设立三个信托,每个注入7亿美元,指定三名弟妹为唯一受益人,且为“不动本信托”(仅分配利息、本金不得动用)。

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与三弟妹3月14日签订《协议》,再次承诺执行信托计划,但后续不仅拒绝签署TridentTrust公司起草的契约,要求更换受托人并加入“自身为信托保护人”条款,还在2024年5月至12月间擅自转移108.5万美元资产。

截至目前,香港高院已批准三弟妹的资产保全申请,禁止宗馥莉及建浩创投提取或抵押汇丰账户资产,同时下达披露令,要求宗馥莉限期说明账户最新余额、资金去向及完整账目。法官明确将信托有效性等实体问题交由杭州法院裁决,自身仅提供程序支持,但保全令的生效意味着宗馥莉的境外资产流动性已被冻结,若无法证明资金去向,可能面临“挪用信托财产”的司法认定。

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杨祥指出,英美法系下,法院可通过“拟制信托”认定代持关系效力,宗馥莉的违约风险极高。

至此,宗馥莉的“吃相”亦全面曝光。在企业内部,她以“优化产能”为名,关停了18家分厂(产能大多转移至“宏胜系”企业),其中恰恰包括了宗继昌任职董事的南京、天津、大理等5家子公司;直接接管了“小妈”杜建英持有的相关合资公司的60%股份,拒绝承认杜建英的股东权益。

这些举动,不仅切断了杜建英母子在娃哈哈的业务根基,还变相冻结了杜建英的核心收益来源。

对此,宗庆后的弟弟宗泽后对媒体直言:“这就是赶尽杀绝,连父亲留下的生路都不给。”

于是乎,宗馥莉接班初期塑造的“留洋精英”“大女主”人设,也在一夜之间全盘逆转,“铁腕改革者”沦为“任性继承者”。

(二)宗馥莉的核心资本与隐忧

接下来,摆在宗馥莉面前的,还有哪些牌可打?

“宏胜系”是独立于娃哈哈的核心资产,宗馥莉100%间接控股,与娃哈哈无股权关联却深度绑定供应链。

2022年,宏胜饮料集团营收达104.21亿元,与娃哈哈共同跻身“浙商制造业百强榜”,拥有20个生产基地、100多条生产线,具备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能力。作为娃哈哈60%包装材料与45%代工产能的供应商,其代工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2%,2024年通过关联交易从娃哈哈获取的利润超15亿元。

2025年3月,宏胜还获权在河源投资10亿元生产娃哈哈产品,进一步扩大产能布局。

其潜在风险在于,国资已启动对关联交易的全面审计,核心疑点在于迅尔城通商贸以7元/桶销售桶装水,较成本价溢价155%,差价流向宏胜集团。若查实利益输送,宏胜系可能失去娃哈哈供应链资格,这将直接影响其近半营收来源。

更严峻的是,信托诉讼的资产冻结令还可能波及宏胜系的境外融资渠道,其河源工厂的10亿元投资面临资金链压力。

与此同时,宗馥莉脱离娃哈哈后的核心战略,是推出“娃小宗”,但其产品布局与市场反馈暴露出的问题,已然不少。

目前已上线的“娃小宗”产品,集中在饮用水、乳酸菌饮料、果味茶三大品类,与娃哈哈核心单品高度重合。例如,550ml瓶装水定价2元,与娃哈哈纯净水持平;乳酸菌饮料主打“零蔗糖”概念,包装设计延续“娃哈哈”标志性的红色调,被网友质疑“刻意蹭国民品牌热度”。

抖音旗舰店数据显示,“娃小宗”日均销售额从初期5-7.5万元骤降至1-2.5万元,且因未获娃哈哈商标授权陷入合规争议。更严重的是,经销商对其信任不足,多地经销商已公开抵制铺货。有媒体称,宗馥莉团队正试图说服原娃哈哈区域经销商转型代理“娃小宗”,但成功率不足30%。

资深独立评论人曹甲清认为,宗馥莉全面从娃哈哈抽身,是迫于无奈,也是明智之举。多年布局之下,“宏盛系”已打下了相当厚实的根基。“娃小宗”的推出,也能看出其进取一面。接下来,决定其前途命运的要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设的修复。其中,一要看国资会否携娃哈哈对“宏盛系”也“赶尽杀绝”,是否切断供应链,追查旧账会走多远;二要看杭州法院的最终判决。

值得一提的是,宗馥莉离场背后,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传承难题。娃哈哈“国资46%+宗氏29.4%+职工24.6%”的股权结构,在宗庆后时代依靠个人权威实现平衡,但宗馥莉未能延续这种平衡,反而由于“公私边界模糊”以及家族内部的背约行为,激起了股东矛盾。宗馥莉对杜建英母子的“赶尽杀绝”,不仅暴露了其“利益至上”的行事逻辑,更让国资看到了股权代持、资产转移的潜在风险,最终从“被动观望”转向“主动清算”。[《正经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