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提出退休后回村安家养老,村支书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动员在外工作,行将退休的本村人都回村养老,做乡贤、村贤,当荣誉村民,为老家建设添砖加瓦。 村支书第二天就揣着笔记本摸进我城里的家,翻出泛黄的村志指给我看,上面记着三十多个在外干出模样的老人。我盯着本子上 "李建国 县医院外科主任"" 张桂芬 中学特级教师 " 的名字,忽然想起小时候村头晒谷场的热闹,当即应下帮着联络。 我揣着村志回了家,当晚就翻出通讯录。第一个打给李建国,电话响了五声才接,背景里有器械碰撞的叮当声,他嗓门还是跟年轻时一样亮:“老王?你咋想起给我打电话?我这刚下手术台,累得只想躺平。” 我把村支书的想法一说,他那边顿了顿,接着笑:“回村?你可别逗了,我家老婆子早说了,退休就去海南养老,村里蚊子能把人抬走。再说了,回去能干啥?我这手术刀总不能给老少爷们切菜吧?” 我赶紧说:“咋不能?村卫生室那王大夫去年退休了,现在就一个年轻娃顶班,乡亲们有点急病还得往县城跑。你回去坐诊,哪怕一周去两天,给年轻人带带徒弟,不比在城里挤着强?再说村里新修了柏油路,到县城也就半小时,真有事也方便。” 他没立刻应,只说:“我跟你嫂子商量商量,她那人,你知道,就怕折腾。”挂了电话我心里有数,老李这人面冷心热,当年他爹生病,全村凑钱送县城,他一直记着情呢。 隔了两天我又联系张桂芬,她是我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现在退休五年,听说在带孙子。电话里她声音温温柔柔的:“是小栓啊?你这孩子,多少年没联系了。”我说明来意,她叹了口气:“回村教书?我这老花眼都快看不见黑板了,现在的娃都用平板电脑上课,我哪会啊。” “张老师,您忘了?当年您教我们认‘人’字,说‘一撇一捺,得站得直’,现在村里小学就六个老师,带三个年级,孩子们缺好老师呢。您不用天天上课,就给老师们讲讲咋教作文,咋管调皮娃,孩子们肯定喜欢听。再说您孙子大了,在城里上学,您回来住,我让我媳妇给您送新鲜菜,不比在儿子家看儿媳妇脸色强?” 她笑出了声:“你这嘴还是这么甜。行,等放暑假,我跟老伴回去看看,村里现在啥样了?”我赶紧说:“变化大着呢!村口盖了文化广场,晚上都跳广场舞,您去了正好领舞。” 过了一周,李建国给我回电话,嗓门更亮了:“小栓,我跟你嫂子说了,她同意!说回去能种菜养鸡,比在城里逛菜市场强。不过我有个条件,村卫生室得添台B超机,我掏钱!”我乐得直拍大腿,赶紧给村支书打电话,老支书在那头嗷嗷叫:“好小子!我就知道你能行!张老师那边呢?” 我还没来得及回,张桂芬的电话先打过来了:“小栓,我跟老伴买了下周一的票,回去住半个月,看看学校,也看看老姐妹。” 挂了电话,我望着窗外,想起小时候晒谷场的月亮,亮堂堂的,照得每个人脸上都有光。现在,这光好像又要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