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预感 宗馥莉不会再翻身了 不是因为她没钱了,也不是因为她没有能力,而是老宗走后,她的处境变得微妙 据第一财经报道,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哇哈哈辞职。消息一出,震惊全网。 宗庆后走后,其遗产问题掀起轩然大波。而他的长女宗馥莉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接管了公司。尽管宗馥莉想要接续父亲的传奇,将哇哈哈带上一个阶梯,却仍力不从心。 没人忘了,宗馥莉刚进娃哈哈时的那股冲劲。2004年从美国留学回来,一上手就接了进出口部,把海外营收从3000万美元做到2.8亿美元,那时候老宗拍着她的肩膀说“这丫头比我敢闯”。后来她管市场部,硬是把快被遗忘的AD钙奶做成网红,联名款上线秒空,工厂三班倒都赶不上订单,那段时间她办公室的灯常亮到后半夜,保温杯里泡着西洋参,桌上堆着市场调研报告。 可娃哈哈的“老骨头”,从来不是靠冲劲就能撬动的。老宗在时是绝对的“一言堂”,跟着他打天下的元老们,从生产、销售到供应链,个个都是握着实权的“老人”。宗馥莉想推数字化改革,要把全国上千个经销商的数据打通,结果销售总监当面就顶了回去:“老宗在时都是我们跑出来的渠道,凭啥让电脑管着?”最后系统是上了,可底下人阳奉阴违,数据录入全是应付事,花了几千万的系统成了摆设。 她更想砍掉那些低效的老产品。娃哈哈仓库里堆着上百种饮料,很多一年卖不了几百万,却占着生产线和库存。她盯上了一款卖了20年的“儿童营养液”,提议停产腾产能,结果几个元老直接找到董事会,说这是“老宗创业的根”,动不得。最后这事不了了之,她在会上红着眼眶说“市场不等人”,可没人真听她的——在那些元老眼里,她再能干,也还是“老宗的女儿”,不是能定规矩的“当家人”。 老宗的去世,把这种矛盾彻底摆上了台面。遗产分割时,虽然宗馥莉握有公司51%的股份,但剩下的49%分散在家族成员和老臣手里,有人明着支持她,暗里却在拆台。去年她想推出一款低糖茶饮对标元气森林,配方、包装都定好了,生产部却以“设备老化”为由拖了三个月,等产品上市,同类竞品早占满了货架。经销商们更现实,老宗在时一句话就能让大家囤货,到了她这儿,得拿着现金去谈,还有人私下说“等她撑不下去,自然有人出来主事”。 其实她不是没试过变通。为了拉拢老臣,她保留了大部分人的职位,甚至给销售团队涨了提成;为了贴近年轻人,她亲自去直播间带货,第一次出镜时紧张得忘词,后来慢慢能对着镜头聊产品聊得头头是道。可娃哈哈的沉疴太重了,老宗时代的“渠道为王”早已跟不上现在的市场——元气森林靠线上种草就能火,蜜雪冰城靠低价下沉抢市场,而娃哈哈还在依赖那些几十年的老经销商,反应慢半拍,成本还高。 这次辞职,与其说是“力不从心”,不如说是“认清现实”。她手里握着股份,不缺钱,也不是没能力,可娃哈哈就像一艘庞大的旧船,她想调转方向,却没人愿意跟着划桨。老宗的光环太亮,既是她的靠山,也是她的枷锁——别人总拿她和老宗比,却忘了老宗创业时是白手起家,能说了算,而她接手的,是一个布满既得利益、充满惯性的“庞然大物”。 辞职后的宗馥莉,或许会去做自己的投资公司,毕竟她之前投的几家生物科技公司都有不错的收益。但娃哈哈的这一遭,已经让她看清了家族企业继承人的无奈:不是你够优秀就能成,还得看你能不能掰动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能不能接住上一代人留下的“人情债”。她的“翻身”,不是指财富或地位,而是指能不能真正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活在“宗庆后女儿”的标签里——可从目前的处境看,这条路,太难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