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式宣布了。 10月9日,印度商工部宣布正式对咱中国的太阳能封装材料,也就是POE膜和EPE膜,启动反倾销调查。 这俩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是光伏组件的 “保命皮”,没有它们封装,太阳能板风吹日晒半年就得报废。 更有意思的是,这距离印度 9 月底刚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判罚反倾销税才过去 10 天,刚卡完成品又卡关键材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印度是想靠 “围堵” 给本土产业铺路。 中国在这行的话语权有多硬?全球 POE 膜产能里中国占了 62%,EPE 膜更是超过 70%,技术成熟还能稳定供货,价格自然比其他国家有优势。 印度本土企业一告,说中国产品 “低价倾销”,挤得他们利润缩水、产能闲置,这才把贸易救济总局给搬了出来。 可真相是,印度自己的封装材料产业根本没起来,全国能产 POE 膜的企业两只手都数得过来,技术更是落后了两代。 更打脸的是,印度这波操作纯属 “自相矛盾”,9 月底刚给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定了反倾销税,23% 到 30% 的税率本来就够狠了,可转头发现,就算组件进不来,本土组件厂照样活不了。 因为 POE 膜和 EPE 膜还得靠中国进口,这就好比盖房子,刚把别人家的砖瓦拦住,转头发现自己连水泥都没有,纯属给自己添堵。 印度的小算盘打得挺精,想靠反倾销 “逼” 本土产业起来,按他们的计划,先靠关税把中国产品挡在门外,再给本土企业争取时间建厂扩产。 预计 2027 年前砸钱建 86GW 电池产能和 182GW 组件产能,野心不小。 可现实骨感得很,POE 膜这东西不是想造就能造的,光核心设备就得从德国进口,调试周期至少 18 个月,技术工人得去中国培训,等印度能自己量产,黄花菜都凉了。 更别提光伏产业是 “抢时间” 的生意,印度计划 2030 年实现 500GW 可再生能源装机,现在才刚到 100GW 出头,要是因为封装材料卡脖子拖了进度,最后完不成目标,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的清洁能源补贴。 最尴尬的是,印度连 “反倾销” 的理由都站不住脚,这次调查的倾销期是 2024 年 4 月到 2025 年 3 月,可这段时间中国 POE 膜的出口价其实涨了 12%,因为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 印度本土企业所谓的 “利润被挤压”,根本不是中国产品的问题,是他们自己产能小、成本高,造 1 平方米膜的成本比中国高 30%,就算中国产品涨价,他们照样没竞争力。 之前印度查中国光伏组件时更滑稽,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因为产品质量好、没对印度产业造成损害,直接拿到了零关税,等于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就像上世纪 80 年代,巴西为了发展本土彩电产业,对进口彩电加征 100% 关税,结果本土企业造出来的彩电又笨又贵,还经常坏。 老百姓宁愿花高价买走私的日本彩电,最后巴西彩电产业没起来,还被贴上了 “低质” 的标签。 还有阿根廷,2019 年对中国光伏组件加征反倾销税,结果本土组件产能跟不上,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涨了 40%,最后只能偷偷放宽进口限制,反而耽误了清洁能源转型。 所以印度的窘迫本质是 “野心配不上实力”,想靠光伏实现能源独立、抢占全球新能源市场,这本是好事,可偏偏选了 “贸易保护” 这条捷径。 以为靠关税就能逼出本土产业,却忘了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不是关起门来就能造的。 中国的 POE 膜能做到全球领先,是花了十几年砸钱研发,光中科院就有 5 个团队专门攻关,企业更是建了上百条生产线磨合技术,这种积累不是靠反倾销就能抄来的。 更关键的是,印度查 POE 膜,咱们还有替代方案,比如已经量产的 EVA 改性膜,性能接近 POE 还更便宜。 而且中国企业早就布局了海外产能,在泰国、越南建了封装材料工厂,就算印度加税,也能绕开关税继续供货。 反观印度,除了中国,根本找不到能稳定供应 POE 膜的国家,韩国的产能早就被欧洲订满了,泰国的技术还不如中国,最后只能陷入 “想买买不到,自己造不出” 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