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巴菲特宣布退休,而他的一则大胆预言,更是引发全球轰动!他说:“20年或50年后,日本和美国都将更强大!”那么中国呢?巴菲特接下来的一席话,更是语出惊人…… 巴菲特在2025年5月3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宣布,将于年底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由副主席格雷格·阿贝尔接棒。这一决定标志着这位投资大师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伯克希尔作为全球市值超过9000亿美元的巨头,其领导层变动自然牵动市场神经。巴菲特强调,此举旨在确保公司平稳过渡,他本人将继续担任董事长,偶尔提供指导。 多年来,伯克希尔以稳健著称,现金储备高达1890亿美元,这为交接提供了坚实缓冲。投资者普遍认可这一安排,因为阿贝尔已在公司内部历练多年,负责非保险业务。退休消息公布后,伯克希尔股价短暂波动,但很快回稳,显示市场对继任者的信心。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强调长期价值,这一原则也将延续到新领导层。 巴菲特对日本市场的布局由来已久。从2020年起,伯克希尔逐步买入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五家日本大型商社股份,总投资额达138亿美元。到2025年,这些持股市值已升至235亿美元,收益率近70%。这些商社掌控全球近40%的能源贸易和矿产资源,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0%以下。即使日本央行持续加息,这些企业的供应链优势依然稳固。巴菲特公开表示,将永久持有这些股份,甚至计划进一步增持。他看好日本的产业链完整性和企业文化,这种“隐形护城河”让其在全球波动中脱颖而出。日本经济虽经历“失去的三十年”,但近年来通过结构性改革重获活力,出口导向型产业在亚洲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巴菲特的举动不仅提振了日股,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借鉴路径。 转向美国本土,巴菲特对祖国的信心从未动摇。伯克希尔核心资产中,美国公司占比超过90%,包括苹果、美国银行和可口可乐等蓝筹股。这些持仓随美国经济脉动,贡献了公司大部分利润。尽管联邦赤字已达34万亿美元,他仍视美国为最佳投资地。美国独特的创新资本循环是其核心竞争力。SpaceX的星链项目已发射超过4000颗卫星,OpenAI的AI模型重塑人机交互,每年科技投入超5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两倍。这套生态让美国在科技链顶端稳居霸主。巴菲特承认财政压力存在,但强调创新驱动将化解挑战。美国从1970年代滞胀中崛起,靠的就是科技破局,如今AI和新能源浪潮同样潜力巨大。 巴菲特在大会上直言,20年或50年后,日本和美国都会更强大。这一预言源于他对两国经济韧性的深刻洞察。日本的制造业基础和美国的创新引擎,将在全球重组中互补短板。贸易摩擦虽加剧不确定性,但两国企业适应力强,能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应对风险。这一观点迅速传开,引发华尔街和东京的热议。分析师指出,日本商社的全球布局缓冲了地缘风险,美国的科技投资则拉动GDP增长2.8%。巴菲特的判断基于数据而非情绪,他一生投资回报率超20%,这份权威让预言如石破天惊。全球市场随之审视自身定位,欧洲和新兴市场开始反思竞争力。 中国在巴菲特视野中占据特殊位置。他未直接预言,但行动透露出审慎乐观。伯克希尔在中国持股有限,比亚迪是最亮眼案例,虽有减持调整,但整体未完全退出。中国上半年居民存款达17.94万亿元,创历史纪录,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万亿元,增长5%。线上消费增速8.5%,年轻群体热衷奢侈品促销。这种“存钱消费”并行模式,体现了经济韧性。巴菲特曾反问:中国几千年历史,现在是否最佳时代?这一问点明中国从贫困到小康的跃进,物质丰裕和创业机会前所未有。量子计算领域,九章3号算力全球领先;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份额达37%。这些硬科技重塑规则,显示中国在高端制造的潜力。 尽管如此,中国面临房地产调整和出口增速降至7.2%的压力。产能过剩需逐步消化,中美科技博弈升级,美国芯片限制影响供应链。巴菲特视贸易战为“战争行为”,关税不应成武器。他建议中美通过谈判化解摩擦,避免互损。伯克希尔现金充裕,却未大举进军中国,反映了对不确定性的观察。作为价值投资者,他偏好可靠信号,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但政策和地缘变量需时间验证。相比日美,中国增长更快,GDP增速预计5%,但巴菲特强调长期确定性。未来,中国或在新能源和数字经济领跑,助力全球复苏。 巴菲特的预言引发全球反思。日美强大路径清晰,日本靠稳健企业,美国凭创新资本。中国崛起势头强劲,但需平衡内部挑战与外部摩擦。贸易战已致S&P 500短期波动,美中协议暂缓关税,却未根治分歧。巴菲特退休后,伯克希尔将由阿贝尔掌舵,他承诺延续价值投资。 2025年下半年,伯克希尔增持日股,总值超250亿美元。美国经济受益AI投资,增速稳健。中国消费数据韧性显现,外资流入量子和电池领域。巴菲特转向慈善,计划捐赠大部分财富给盖茨基金会。时代变迁中,他的智慧如灯塔,指引投资者穿越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