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这么亮堂的电梯房。”近日,站在刚交付的淇竹家园安置房阳台上,达州东部经开区亭子镇居民唐卫然望着周围的城市新景难掩心中的喜悦,他的126平方米四居室正在装修,计划年前搬入新家开启“优居”新生活。
这是达州东部经开区在“十四五”规划实施中,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为指引,推动“20分钟舒适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的生动缩影。过去三年多,全区紧扣“十四五”时期“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任务,从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环境、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发力,让民生温度温暖城市每一个角落。
安居有保障住有所居更宜居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达州东部经开区把安置房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淇竹家园安置小区建成投用,累计交付安置房近千套,让像唐卫然一样的回迁居民从“有居”变“优居”,幸福感升级。“我们不仅要让群众住上新房,更要住得舒心。”达州东部经开区园区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安置小区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同时引入专业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让居民享受与城市商品房同等的居住品质。
经开区安置房小区
织密交通网20分钟通勤圈成型
“以前去主城区要绕路,现在走达开快速通道,20分钟就能到。”在麻柳工业园区上班的蒋文伟说,交通的改善让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变得便捷起来。“十四五”规划中,达州东部经开区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构建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年多来,达州东部经开区新建和改造城市主干道、次干道240余公里,构建起了“三横四纵”的骨干路网。达开快速通道、亭子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不仅打破了区域交通瓶颈,更实现了与达州主城区的无缝衔接,“20分钟通勤圈”正式成型。
配套提品质公共服务暖人心
“以前孩子看病要跑市里大医院,排队挂号很不方便,现在医院就在家门口,几分钟就能到,太省心了。”带着孙子在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居民陈立感慨地说。
为满足群众“病有所医”的需求,达州东部经开区按国家三级乙等医院标准建设了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达州东部经开区人民医院),并于2024年底开诊运营。医院占地面积79亩,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不仅填补了区域高质量医疗资源的空白,还辐射周边麻柳、亭子、福善等乡镇,惠及群众20余万人。
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达州东部经开区人民医院)
在教育方面,达州东部经开区同样动作频频。“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约6.2亿元,全区新建、扩建及维修中小学校13所,建筑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麻柳中学新校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实验幼儿园等相继建成投用。麻柳中学新校区配备了新媒体教室、实验室、美术画室、篮球场等设施,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里学习很开心,我们有很多有趣的课程和活动。”麻柳中学学生岳艺然说。
环境换新颜老旧街区展活力
“以前这条老街又脏又乱,现在经过整治,街道干净整洁,还设置了停车位,看着就舒服。”在亭子镇老街经营杂货店的商户李女士说。为改善老旧街区人居环境,达州东部经开区在“十四五”期间启动了老旧街区改造提升工程,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组织专人对老街的卫生死角、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完善基础设施,铺设人行道地砖、安装路灯、划设停车位,让老旧街区焕发新活力。目前,全区已完成亭子镇、麻柳镇等4个乡镇的老旧街区改造,惠及居民1.2万户。
就业在家门产城融合促增收
“以前在广东打工,一年只能回一次家,现在在园区上班,离家近,收入也不错,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四川星空钠电PACK车间操作工蒋文伟说。
学校崭新的校舍环境
“十四五”期间,达州东部经开区坚持“产业兴区、就业富民”的理念,大力发展新材料、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通过达开快速通道,从安置小区到工业园区仅需20分钟车程,实现了“生活圈”与“就业圈”的融合。许多像蒋文伟一样的年轻人不再需要远赴他乡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实现了“下楼上班、回家吃饭”的愿望。
(潘莉莉孙洋张浩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