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印度总理莫迪大概率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可能都不会与广大发展

印度总理莫迪大概率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可能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一边想靠着美国圆 “大国梦”,一边又舍不得中国的资源合作,莫迪这波操作,把 “左右摇摆” 四个字写得明明白白。   印度在多边平台上的“退缩”有多明显? 巴西召集的金砖峰会,本来是要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加征 50% 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结果莫迪直接缺席,只派了外长苏杰生撑场面。   要知道印度可是金砖创始成员国,这种关键会议不出席,明摆着是不想跟中俄站在同一战线刺激美国。   毕竟美国一边拿着关税大棒威胁印度,一边又用“友好姿态”拉拢莫迪,一会儿夸他领导能力强,一会儿暗示支持印度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恩威并施之下,莫迪显然怕跟美国闹僵。   上合组织的会议也是如此,之前讨论如何绕开美元进行能源结算,印度全程沉默,连附和的话都没说一句,生怕得罪了在印太地区布局的美国。   这种“回避”直接削弱了金砖国家对抗美国霸权的合力,美国这几年在贸易上频频“薅羊毛”,金砖国家本想靠集体力量反击。   比如扩大本币结算、建立共同贸易壁垒,可印度作为人口和经济体量都不小的成员,一旦不配合,很多计划都落不了地。   就像之前金砖国家想联合建立稀土交易中心,打破美国的定价权,印度手里有稀土矿却迟迟不表态,因为美国早放了话,谁跟中俄“走得近”就制裁谁。   莫迪心里清楚,印度的 IT 产业有近 60% 的市场在美国,一旦被制裁,损失可不是小数目,所以宁愿牺牲金砖的合作,也要稳住美国。   更让人琢磨的是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小动作,美国一直想把印度拉进围堵中国的框架里,给了不少 “好处”,比如转让战斗机技术、增加军火订单。   最近印度在中印边境搞军演的频率明显变高,还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搞 “四方安全对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在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   可印度又不敢做得太绝,毕竟印度的纺织、制药原料很多都靠从中国进口,这种“既想讨好美国,又怕得罪中国”的心态,让印度的动作显得特别拧巴。   就在大家以为中印合作要降温的时候,印度又主动提了稀土磋商,这背后的算盘其实很简单。   印度自己有稀土矿,却没技术提炼,之前想找美国帮忙,结果美国要么漫天要价,要么给的技术落后。   2025 年 8 月中国刚解除对印度稀土出口的限制,印度立马就热络起来,毕竟中国不仅能提供提炼技术,还能帮它把稀土卖向全球市场。   莫迪的选择,本质上是印度 “大国梦” 催出来的急功近利,长期以来印度都想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觉得只要抱住美国的大腿就能圆梦,却忘了 “大国地位从来不是靠别人赏的”。   就像上世纪50年代,韩国为了讨好美国,主动配合它在朝鲜半岛的军事部署,结果不仅没拿到“特殊地位”,反而被美国当成棋子。   经济上被美国资本控制,军事上连战时指挥权都没有,直到现在都没真正实现自主。   从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印度的摇摆根本走不远,金砖国家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力量,美国再强,也挡不住多极化的趋势。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看清了印度的心思,所以在稀土合作上保持 “有来有往”,既不拒绝也不主动,毕竟合作是互利的,印度需要中国的技术,中国也需要印度的稀土资源。   这种“平等合作”的姿态,反而比美国的“恩威并施”更有吸引力。   所以莫迪现在的选择更像是一场 “短期投机”,可大国博弈拼的是长远,美国霸权正在衰落,金砖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印度要是真的跟着美国走,不仅会得罪广大发展中国家,还会错失发展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