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讯 ! 快 讯! 就在刚刚 美国挥刀砍向中国海运,这步棋怕是要砸自己脚! 10月14日起就要对中国船舶加征天价费用,中资运营的船每净吨收50美元,中国造的船更是按更高标准收费,三年后还要翻三倍,一艘大船靠次港就得掏上百万。 但别以为我们会认栽,9月底国务院就改了国际海运条例,明确说了谁搞歧视就反制谁,收特别费、限制进港都有可能,这反击速度够给力。 这记重拳砸向的何止是船舷?美国港口起重机里28%来自中国振华,长滩港凌晨作业的桥吊上还亮着上海三一集团的指示灯。当巴尔的摩港等待中国制造的港口机械时,新规的绞索早已套上自己脖颈。 看看航运巨头马士基的财报就知道,亚洲航线贡献了他们42%的营收。真要硬碰硬,纽约港那些等待中国商品的货主第一个跳脚。沃尔玛圣诞季的货轮此刻正在太平洋上疾驰,每延迟一天就是百万美元损失。 中国反制工具箱里从不缺利器。去年对澳洲煤炭的关税调整让猎人谷煤矿主彻夜难眠,今年菲律宾水果的快速通关让达沃港重现繁忙。国际海运条例修订案就像未出鞘的剑,寒光已映在华盛顿决策者的眉间。 还记得2018年贸易战时的美国大豆吗?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看着收割机发呆的场景至今刺痛。如今中远海运掌控着全球16%的集装箱运力,墨西哥湾沿岸的化工厂正等着中国制造的工业阀门。 白宫或许忘了全球供应链是张蛛网。当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船调整航线时,孟菲斯铁路货场的工人会发现中国制造的家具正在减少。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已经开始不安地跳动。 这出戏码我们见过太多次。华为被禁时欧洲电信商集体抗议,光伏双反导致美国太阳能安装成本飙升35%。现在轮到海运业,西雅图港务局长办公室里恐怕正在重演当年的焦虑。 中国造船业手握全球49%的订单,江南造船厂龙门吊下同时建造着三艘万箱级货轮。当查尔斯顿港迎来新船时,船身钢板上可能还带着外高桥船厂的焊花。 反击不是鲁莽挥拳。国务院条例修订提前了整整半个月,就像下棋时预判了对手十步后的杀招。中远海运的航线早已覆盖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新加坡港务集团也在青岛投资了新泊位。 全球化不是单行道。当洛杉矶港等待中国制造的港口机械时,广州南沙港正在卸载加州红酒。这种共生关系就像海里的珊瑚与藻类,强行剥离只会两败俱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