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普京宣布 10月10日,普京突然宣布把精心筹备半年的首届俄罗斯-阿拉伯峰会按下暂停键,原定的15日莫斯科大聚会被无限期推迟,官方理由是加沙停火进入实操,阿拉伯老大们抽不开身。(央视新闻) 也就是说,22国领导人的行程全作废,有人纳闷了,停火不是好消息吗?怎么倒成了爽约借口? 这话问得在理,毕竟停火是多少人盼着的事儿,真要进入实操阶段,按理说该是各方合力推进的时候,怎么反倒让一场筹备半年的峰会黄了?所谓“抽不开身”,听着像那么回事,细琢磨却有点站不住脚。你想啊,峰会又不是明天就开,原定15号的日子,从10号宣布推迟到现在,中间还有好几天缓冲,真要是想两边兼顾,稍微调整下行程、压缩下峰会时间,未必做不到。 再说了,这种级别的峰会,对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来说都不是小事,俄罗斯筹备半年,肯定是想借这个机会跟阿拉伯世界拉近距离,争取更多合作;阿拉伯国家能答应来22个,也说明心里是重视的,真能因为“停火实操”就说不去就不去? 要我说,“停火”更像是个拿得出手的体面理由,背后藏着的心思才更关键。先看俄罗斯这边,筹备半年的峰会说停就停,脸上肯定挂不住,但要是阿拉伯国家那边集体“意兴阑珊”,强撑着开也没意义。毕竟峰会是要聊合作、谈共识的,要是来了一群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加沙局势的领导人,聊也聊不深入,最后搞成个走过场的形式,反倒不如不开。 再看阿拉伯国家,加沙停火确实是眼下最紧急的事,但“抽不开身”的背后,可能也有对峰会时机的考量。现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加沙,大家更关心停火能不能落实、平民能不能得到救助,这时候跑去莫斯科开峰会,万一国内民众不理解,觉得领导人“ priorities 错了”,反而会给自己添麻烦。 还有个更现实的点,这种大型峰会,讲究的就是个“面子”和“实效”。22国领导人凑在一起,要是能谈成几笔大单子、达成几个有分量的共识,那就是双赢;可要是因为心思不在这儿,最后啥成果没有,反而会显得双方合作“虚有其表”。俄罗斯肯定不想搞这种没意义的聚会,阿拉伯国家也不想浪费时间做无用功。所以借着“加沙停火”这个由头推迟,既给了双方台阶下,又能避免出现尴尬局面,算是个“不得已的明智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这推迟也不是没代价。俄罗斯筹备半年,人力物力投入不少,就这么搁置了,前期的功夫全白费;阿拉伯国家临时变卦,虽然理由正当,但多少也会影响和俄罗斯的关系——毕竟人家辛辛苦苦准备半天,你一句话就“不来了”,心里难免会有点疙瘩。而且,峰会推迟之后,下次再凑齐22国领导人的时间,就不好说了,万一中间再出点别的事儿,这峰会能不能开成都是个未知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