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86 年,18 岁的山东莱西青年参军入伍,原本是冲装甲车来的,结果因为是初中

1986 年,18 岁的山东莱西青年参军入伍,原本是冲装甲车来的,结果因为是初中文凭,成了装甲团里 “喂猪的” 炊事员……   在那个时代,初中学历已经算得上“有文化”,但当时的装甲兵团装备了新型的装甲车,里面复杂的火控系统和电台让没有高学历的赵宗刚寸步难行,于是,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喂猪、做饭、烧火,完全与他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   这样的岗位并没有让赵宗刚气馁,相反,他以务实的态度投入其中,每天围着猪圈转、手里拿着石磨磨饲料,他逐渐把这些本应枯燥的日常任务做得尽心尽力,经过一段时间,他甚至创新了喂猪的方法,让猪长得比别的班更壮,悄然为部队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时光流转,赵宗刚终于迎来了去坦克班的机会,坐上了驾驶座,然而,一场演习中,坦克的突然熄火让赵宗刚意识到,装甲车再先进,如果没人能修理它,它也不过是废铁一块,于是,他主动申请调到修理连,开始了他与机械打交道的全新旅程。   起初,他并不懂得如何维修复杂的装甲车,但他靠着不懈的努力和独创的学习方法,成功成为了修理连的“铁甲神医”,不仅修好了部队的多台故障装甲车,还研发出了多种修理工具,几十年的岁月里,他解决了无数部队的后勤问题,甚至为军队节省了数百万的维修费用。   赵宗刚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斗场面,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他的故事,看似平凡,实际上却深藏着最打动人心的力量,从最初的“喂猪的”炊事员,到修理部队的“铁甲神医”,再到退役后继续为部队服务,他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军人最坚实的本色。   那些看似普通的岗位,正是支撑整个军队运转的基础,没有一线士兵在背后默默付出,又怎能谈得上前线的冲锋陷阵?没有赵宗刚这些无名英雄的坚守,又怎能确保每一辆坦克、每一台装备的正常运行?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军人的价值并不总是体现在战场上,也许每一个普通岗位上的坚守,才是军队最坚实的力量。   有些人一生奉献给了理想,但他们的理想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岗位,赵宗刚不曾拥有装甲车的驾驶座,却在修理它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荣光,每一个岗位,都是对责任的坚守,每一份工作,都是对祖国的奉献,这样的人,不需要过多的荣耀与称号,他们早已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最真实的英雄主义。   那么,你认为一个人能在平凡岗位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吗?评论里聊聊你对赵宗刚故事的看法吧!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一级军士长赵宗刚:半百老兵阅兵场上竞一流

评论列表

用户37xxx83
用户37xxx83 1
2025-10-10 14:36
其实部队里学这方面技术应该很快的,时间充足,不缺设备,没事就捣鼓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