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婆媳对簿公堂法官调解化心结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文晨)王某正值壮年,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却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去世,留下老母和妻女……最近,王某年迈的母亲孙某与其遗孀苏某来到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要求分割财产。

年逾九旬的孙某(原告)晚年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其小儿子不幸离世,留下了包括银行存款、企业年金、抚恤金等财产。然而,遗产并未如老人所愿顺利分配,而是由其儿媳苏某(被告一)、孙女王某一(被告二)实际掌控。孙某认为自己作为母亲依法享有继承权,原被告因此在遗产份额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最终对簿公堂。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杨宁敏锐地意识到,这并非简单的财产之争,更牵涉到血脉亲情的维系。考虑到孙某年事已高、情绪易激动,而媳、孙一方也同样也承受着丧夫、丧父之痛与经济压力。法官决定摒弃简单裁判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背对背”调解上。

“阿姨,请您放心,要相信法律、相信法庭,我们会查明财产总额,在听取您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财产分配,一定会给您一个保障,打消您的顾虑。”“苏女士,老母亲年纪大了,儿子刚去世,正是悲痛无依的时候,有顾虑、有担忧很正常,你也要多理解……”法官一方面耐心倾听孙某的诉求与顾虑,安抚其情绪,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多次与苏某、王某一深入沟通,希望他们理解老人的顾虑。

经过法官多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耐心疏导与巧妙斡旋,双方的心结逐渐解开,最终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其母孙某继承12万元,其余遗产依法由苏某、王某一共有。至此,这场遗产纠纷得以圆满化解,亲情的纽带也得以重新联结。

灞桥区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调解方式方法,抓实抓小,以司法速度、司法温度、司法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