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收到兆惠被数万叛军围在黑水营的消息,认定他活不成了。当即下令晋封兆惠为一等公,等着办追悼仪式。没成想,再次收到的战报,竟是兆惠脱险的消息。 乾隆捏着军报,万分惆怅。 他低声重复,对傅恒说:“三万叛军围三千孤军,困守三月,粮尽弹绝……兆惠怕是殉国了。” 傅恒不敢接话,谁都没料到,这场眼看要成的悲剧,最后成了乾隆朝西域经略的传奇转折。 这事要从三年前说起。乾隆二十年,清军平定准噶尔,解救了回部贵族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想借他们安抚南疆。没成想霍集占野心大,乾隆二十三年发动叛乱,切断了清廷与中亚的贸易。 兆惠此前在准噶尔战役里崭露头角,本是文臣出身,因熟悉西域情况、作战坚韧,被乾隆提拔为定边右副将军,辅佐雅尔哈善平叛。 可雅尔哈善在库车之战中不听劝阻,放霍集占带着八百人逃走。乾隆震怒,革了他的职,兆惠接下平叛重担。 “臣必擒霍集占兄弟!” 兆惠誓师时的话还在耳边,三个月后,乾隆就收到他被围的急报。 原来阿克苏、乌什两地相继归附后,乾隆催促进军,兆惠留下富德守后方,自己带三千人直奔叶尔羌。叶尔羌城防坚固、兵力又多,兆惠选在河畔高地扎营,没防住叛军决堤放水,清军只能退守沙丘 —— 这就是 “黑水营”。 千里之外的黑水营,兆惠摸着铠甲上的弹孔,看士兵煮马鞍皮革充饥,说:“突围的话,伤兵难活;坚守还有生机,我和诸位同生死!” 他把被围的罪责全揽下来,可请罪的奏折,一个多月后才送到京城。 据《啸亭杂录》记载,将士们处境再难,每天还会听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听到岳家军打败金兀术时,全营的欢呼声盖过了叛军的呐喊。 兆惠还带部队主动出击,拆了叛军九座箭楼;叛军想放水淹营,他提前挖渠破解,后来挖渠时还意外找到叛军藏的几百石粮食。 乾隆不知道前线在坚守,觉得三千人被十倍敌军围了三个月,早完了。 于是,他不顾群臣劝阻,拍板晋封兆惠为一等公,还筹备追悼仪式,说:“他活着,这就是激励;死了,这就是抚恤,要让将士们知道有功必赏!” 就在京城忙着筹备追悼时,黑水营有了转机。兆惠之前派的五名信使,终于找到富德,哭着说将士们饿肚子还在死守。 富德立刻和舒赫德合兵三千,冒雪增援;巴里坤参赞大臣阿里衮也带六百名援兵,还拉着两千匹马、一千头骆驼赶来。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初六,富德的部队在呼尔满遇上五千叛军,打了四天四夜。初九,富德快到黑水营时被叛军围住,阿里衮的援兵刚好赶到,士兵们大喊着冲锋,叛军往叶尔羌方向逃了。 黑水营里,兆惠正看地图,突然听到东北方向有枪炮声,立刻下令:“是援军!全军出击!” 清军冲出去,和援军夹击叛军。叛军没了斗志,逃进叶尔羌城。这场被乾隆比作 “萨尔浒之战” 的坚守,最终赢了。 捷报到紫禁城时,乾隆正在看追悼仪式的流程。“兆惠脱险了?” 他反复确认,拍着桌子大笑:“快哉!快哉!” 立刻撤销之前的命令,改封兆惠为 “武毅谋勇一等公”,还写了《围解八韵》;后来又写《黑水行》,记录这场战役的艰险。 之后,兆惠和富德分兵收复叶尔羌、喀什噶尔。大小和卓逃到巴达克山国,被当地首领杀了,首级献给清朝。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西域全境平定,天山南北正式归入大清版图,乾隆给这块地取名 “新疆”。 兆惠回朝后,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可黑水营三个月的饥寒,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几年后就病逝了。乾隆亲自写祭文,追赠他太保,让他入祀贤良祠,还赐谥号 “文襄”。 从帝王提前追封,到将军绝地生还,黑水营之战是清军以少胜多的奇迹,更藏着清廷经略西域的决心。 兆惠的忠勇、将士的坚韧、乾隆的识才,一起铸就了这段历史佳话,也让后人读懂 “守土卫国” 这四个字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