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突然宣布 10月10日,特朗普突然宣布要去埃及,参加加沙停火协议的签字仪式。他还打包票,说以色列被押的几十号人,最迟下周二就能回家。(央视新闻)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兴奋地宣布“第一阶段协议已签署”,称这意味着“所有被扣押人员将很快获释”。这位美国前总统甚至计划本周末亲赴中东,要亲眼见证自己的政治豪赌开花结果。 表态来得突然,哈马斯在10月9日凌晨发表声明,证实已达成协议。他们提出的四项条件很明确:结束加沙战争、以色列全面撤军、允许人道主义援助入境、实施被扣押人员交换。持续近两年的冲突让加沙付出了超过6.6万人死亡的代价,这一让步与其说是认同和平,不如说是残酷现实下的无奈选择。 仔细看协议内容,第一阶段颇为具体:以军在以色列内阁批准协议后24小时内停火,随后72小时进入人员释放期。据透露,哈马斯将释放所有活着的以方被扣押人员,而以色列则需释放大约2000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 表面共识下藏着尖锐对立。特朗普的“20点计划”要求哈马斯在72小时内释放所有人质,但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直言“不现实”,因为搜寻遇难者遗体需要时间。以色列坚持哈马斯必须非军事化,哈马斯则明确表态“在以色列结束占领前不会解除武装”。 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成了这场博弈的灰色背景。医院血库告急,三分之一的营养不良治疗机构关闭。以军要求加沙城居民南迁,称滞留者将被视为“恐怖分子支持者”。这种绝望环境下,和平协议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赌局。 埃及总统塞西在社交媒体上欢呼:“世界正在见证一个历史性时刻,它展现了和平意志战胜了战争逻辑。”华丽辞藻背后,加沙边境仍在冒烟。就在协议达成的同时,加沙民防统计显示市中心主干道又挨了数轮坦克炮击,至少11名平民丧生。 特朗普的“20点计划”存在致命漏洞——既未设定以色列全面撤军的明确时间表,又要求哈马斯在占领未结束前缴械。这种安排让任何观察者都难以乐观。 以色列政府发言人已经留下伏笔,称“在所有被扣押人员全部获释后,以色列军队将继续控制加沙地带约53%的区域”。哈马斯则呼吁“各担保国以及阿拉伯、伊斯兰和国际社会各方,确保以色列毫不拖延、毫不规避地全面落实协议内容”。 战后加沙谁来治理?特朗普想搞“国际过渡机构”,哈马斯坚决拒绝外人插手,坚持管理权只能交给巴勒斯坦人认可的本土机构。这个问题不解决,停火只会是下一场冲突的休憩期。 战场上无法达成的目标,在谈判桌上同样难以实现。两年冲突、数万生命换来的可能只是一张薄纸。当国际社会的闪光灯熄灭,加沙的废墟里是否真能迎来黎明,迎来更大风暴前的短暂宁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