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妻子得知丈夫国庆不回家,就坐车去西安看他。谁料,丈夫看到妻子,只是看了一下,扭头一句话都没说!原来,她的丈夫是一名军人,得知丈夫国庆在西安执勤,就从安徽坐车,奔波八百里来到西安。只为给丈夫一个惊喜。网友:“你守着岗位,我守护你。” 她叫李娟,安徽阜阳的普通农家女,跟丈夫王磊结婚四年,见面的次数加起来不到半年。王磊是武警西安支队的一名战士,平时负责城区重点路段的巡逻和秩序维护,忙起来连视频电话都得掐着分钟打。 这次国庆前,王磊在电话里跟她说“队里有任务,回不去了”,李娟没说啥,只嗯了一声,挂了电话就翻出衣柜里的厚外套——西安比安徽冷,她怕丈夫执勤冻着,想顺便给他带过去。 出发前三天,她就开始忙活。 凌晨四点起来腌萝卜干,那是王磊最爱吃的,以前在家时,他总说“你腌的萝卜就粥,能吃两大碗”。她怕路上颠坏,找了个玻璃罐,里三层外三层裹着塑料袋,又把孩子画的“爸爸加油”的画折好,塞进贴身的口袋里。 去西安的火车没有直达的,她先坐两个小时汽车到阜阳站,再转六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西安,全程没敢买坐票,就怕行李占地方,一路靠着过道的栏杆,怀里紧紧抱着装萝卜干的袋子,生怕挤碎了。 到西安的时候是下午一点,太阳还晒得很,可钟楼附近已经挤满了游客。 她按着王磊之前说的执勤路段,一条街一条街地找,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在十字路口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王磊穿着橄榄绿的作训服,戴着警帽,正抬手指挥行人过马路,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他都没工夫擦一下。 李娟心里一热,赶紧拎着行李跑过去,想喊他一声,又怕打扰他工作,就站在路边,等着他转头。 终于,王磊扫了一眼这边,看到她的瞬间,眼神亮了一下,脚步都顿了半秒。可也就是这一下,他马上转回头,继续对着游客比划手势,连嘴都没张一下,好像根本没看见她一样。 李娟手里的行李突然变沉了,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她来之前想过很多画面,比如王磊会跑过来抱她,会笑着问她怎么来了,可从没想过是这样——他就像看一个陌生人一样,扭头就走。 旁边卖水的阿姨看出她的失落,递过一瓶水:“姑娘,你是来等那个当兵的吧?别生气,他们不容易,这几天人太多,一刻都不能离岗,上次有个战士家里人来,也是站了半天没敢说话。” 阿姨的话让李娟心里好受了点。 她看着王磊,看着他一次次拦住闯红灯的行人,看着他帮游客找丢失的孩子,看着他接过老人手里的重物,一步步扶着过马路。她突然想起结婚那天,王磊穿着军装跟她说:“娟儿,我穿上这身衣服,就不能像别人的丈夫那样陪你了,你要是后悔……” 当时她打断他:“我不后悔,你守着大家,我就守着咱们的小家。”那时候她只是随口说,现在看着眼前的场景,才真正懂了“守着大家”这四个字的重量。 傍晚六点,王磊终于换岗了。他没先回宿舍,直接跑向路边——李娟还站在那里,怀里的萝卜干罐没动,只是多了个空的矿泉水瓶。 王磊跑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让你等这么久”,声音都有点哑。他想抱她,又怕身上的汗弄脏她的衣服,手抬起来又放下。 李娟摇摇头,把萝卜干罐递给他:“给你带的,你上次说想吃。”王磊打开罐子,闻了闻,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没说话,只是伸手攥住李娟的手,那双手粗糙得很,指头上还有执勤时磨的茧子。 后来李娟才知道,王磊早就知道她可能会来。前几天跟家里视频,孩子不小心说漏嘴“妈妈要去西安找爸爸”,王磊没拆穿,只偷偷跟战友换了执勤时间,把下午的岗换成自己的,还让战友帮忙在附近的小旅馆订了房间。 他当天没跟她说话,是因为路口人流量太大,一旦分心,很容易发生拥挤踩踏,队里有规定,执勤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私人情绪。 那几天,李娟就在旅馆待着,王磊只有早晚换岗的间隙能过来陪她一会儿。早上他五点多来,给她带份豆浆油条,坐十分钟就走; 晚上十点多来,帮她把房间的被子掖好,跟她说几句当天的事,比如“今天帮一个老奶奶找到了失散的孙子”“路口没发生一起事故”,语气里满是骄傲。李娟从不抱怨时间短,只是安安静静听着,帮他把脏衣服洗了,叠好放在他的背包里。 国庆假期结束,李娟要回安徽了。王磊送她到火车站,没买站台票,就站在检票口外面,看着她往里走。李娟回头时,看到他还站在那里,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她知道,这就是她的丈夫,他不能像别人那样陪她逛街、陪她过节,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更多人的团圆。 其实每个军嫂的故事,都藏着这样的“不完美”——没有浪漫的约会,没有随时的陪伴,甚至连见面都要小心翼翼。 可她们从不觉得委屈,因为她们知道,丈夫肩上的肩章,扛着的是责任;丈夫挺拔的背影,守护的是千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小家。就像网友说的“你守着岗位,我守护你”,这份双向的守护,比任何情话都动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