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美军即将公布,据路透社8日报道,美国官员和知情人士透露,经过数月的拖延,五角大楼最早将于本周选定一家国防公司来设计和制造海军的下一代隐形战机。 几年前,美国海军启动这个项目时,本意是填补舰载机老化的空白,那时,F/A-18E/F超级大黄蜂已经服役三十多年,机身疲惫,航程和隐身性能在现代战场上越来越捉襟见肘。 想象一下,一支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巡航,面对远程导弹和先进雷达的威胁,现役战机需要冒险靠近敌方防空圈才能发起打击,这风险有多大? F/A-XX的诞生,正是为了打破这种被动,它不是简单升级,而是从零设计一款能与无人僚机无缝协同、续航时间拉长到现有水平的125%以上的机器。 这样的航程增幅,意味着从航母起飞后,能深入敌后数百公里而不必频繁返航加油,这在对抗高强度防空网时,简直是生死攸关的转变。 更别提它内置的先进传感器和武器管理系统,能实时拉取卫星或无人机数据,精准锁定目标,而非依赖飞行员的肉眼判断。 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却像一场拉锯战,五角大楼内部一度对预算和时间表争执不休,早些时候甚至有声音建议推迟三年,让资金转向短期武器库存补充。 竞标者只剩两家巨头:波音和诺斯罗普·格鲁曼。洛克希德·马丁早在今年三月就被淘汰,因为他们的方案没达到海军的严格标准。 这让局面简化,却也加剧了悬念,波音这边,刚拿下空军F-47的合同,那款陆基六代机已注入34亿美元启动资金。 如果波音再中标F/A-XX,就能实现技术和供应链的共享,比如统一采购隐身材料或传感器模块,潜在节省高达20%的开支。 诺斯罗普·格鲁曼则走另一条路,他们的强项是纯正的隐身血统,从B-2到B-21隐形轰炸机,一脉相承。 F/A-XX如果落入他们手,预计会强调全向隐身设计,比如无尾翼布局和冷却排气系统,这能让雷达截面小到微不足道,适合在饱和攻击中突防。 但诺斯罗普也有软肋:他们正深陷Sentinel洲际导弹项目的成本膨胀,那笔钱已超支数十亿,工程师团队疲于奔命。 当然,技术之外,还有人力因素,飞行员训练将从模拟转向AI辅助,减少人为失误,但这也意味着岗位转型,数千技工需重新技能匹配。 美国海军已启动MQ-25的甲板测试,作为F/A-XX的“前哨”。 你觉得波音还是诺斯罗普更配得上这个重任?或者,这会不会成为中美海空赛跑的转折点?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