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想伸手要钱?当着中方大使的面,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给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想干什么?是想将中菲间的恩怨一笔勾销吗? 菲律宾眼下境况糟得很,沿海城市被台风折腾得七零八落,街道被冲垮、电力中断,成千上万的房屋等待修复。 政府急着重建,可国库早被掏空,财政部能拿出的资金越来越少,美方的援助只停留在嘴上,形式上声援不少,实际到账的寥寥无几。 救援物资还在文件里打转,民怨与财政压力一并压到马科斯的肩上。 就在这种焦头烂额的时候,9月25日,他在总统府会见即将离任的中国大使黄溪连。 这本是例行礼节,却因他的一句话引起不小震动,“南海争议不应定义中菲关系”,同时再次重申菲律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此话一出,外界立刻读出了“风向正在转变”的意味。 半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几乎一以贯之的强硬,仁爱礁、黄岩岛的摩擦让双边关系几近冻结。 可眼下,马科斯突然放软,很明显是被现实逼到墙角,台风后的重建耗资巨大,经济外向又高度依赖中国。 对华贸易维系着无数工厂与农户的生计,任何一点波折都能让出口滞留、农产品烂仓。 马科斯明白,嘴硬换不来投资,强势救不了经济,借着灾后重建的名义,对中方释放缓和信号,是一种稳中求生的手段。 美国虽然不断强化与菲的军事合作、增加驻菲基地,却无法解决他最急的经济难题。军演再多,也填不了财政黑洞。 他陷入了两难:美国给予防务保障,但在经济上很吝啬,中国资金与市场实实在在,却被美国牵制着不敢坦然靠近。 于是他只能在中间试探前行,尽量不把任何一头得罪死。 某种意义上,这次表态像是踩了刹车,国内产业界和民意都开始厌倦对抗,太多项目和投资与中国相关,谁都不想让合作毁于一旦。 马科斯意识到,再僵下去,受伤的首先是菲律宾自己。 未来中菲关系仍会波动,但这场会面显然透露出一个信号:马科斯不想让菲律宾继续做大国角力的牺牲品。 灾后重建、财政漏洞、产业依赖,这些都逼迫他回到一个现实问题,稳定才是最大筹码。 或许这番“缓话”只是试探,也可能是一场真正的转向。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让经济喘口气,菲律宾才有底气谈主权、讲独立。 南海表面平静,水下暗流仍在,马科斯的那句话,看似一句外交辞令,其实是他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 【信息来源——政知新媒体:2025-09-26: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辞行拜会菲总统马科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