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默克尔谈俄乌冲突:新冠致面对面谈判中断,成冲突导火索 默克尔不是第一次说出逆风的

默克尔谈俄乌冲突:新冠致面对面谈判中断,成冲突导火索 默克尔不是第一次说出逆风的话,也不是第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2021年6月,她和马克龙早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提出了一个“欧盟-俄罗斯领导人定期会谈机制”。   但结果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集体抵制,不但扼杀了这个提议,也几乎钉死了欧盟在俄罗斯问题上的统一声音。   没人愿意承认,那次拒绝,其实等于把主动权交回了克里姆林宫。2021年底,默克尔试图亲自去波兰再谈一次,却连行程都被单方面取消。   德国媒体用“外交羞辱”来定义这件事,但真正的羞辱,是欧洲内部的撕裂被彻底暴露。   默克尔那时还没卸任,她想用最后的政治信用,去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调停。但她失败了。   真正让她痛心的,是那场原本该与普京面对面谈判的会议,最终只能通过模糊不清、信号不稳的视频会议进行。   默克尔强调,普京不是一个能通过屏幕妥协的人。他需要的是权力对权力的直接博弈,而不是一场像线上购物一样的“外交直播”。   她说得很直接:“新冠疫情不是借口,但它确实切断了我们与普京之间最后的桥梁。”   这个判断其实早就埋在战争的前夜。2022年2月,第一颗导弹落在顿巴斯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提前阻止?   现在,默克尔给了一个答案,而且是最让人无法回避的答案:因为我们根本没能真正谈过。   视频会议从来不是谈判,它只是一个把问题拖延下去的托词。   但默克尔也没有完全放过自己。她承认,北约的持续扩张确实加剧了俄罗斯的安全焦虑,尤其是瑞典和芬兰的加入,让普京在地缘战略上感受到实质性威胁。   她指出,俄罗斯在北部部署伊斯坎德尔-M导弹和S-400防空系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计划好的回应。   她没有否定北约的正当性,但也明确说:“我们忽略了俄罗斯的底线。”   这番话一出,波兰立刻炸锅了。图斯克直接指控默克尔“推卸责任”,称她过去的绥靖政策才是战争的根源。   爱沙尼亚外长更是毫不掩饰地讽刺:“俄罗斯的帝国主义野心才是战争的全部原因,谁信她的那一套,谁就是在帮普京洗地。”   拉脱维亚前总理甚至说:“默克尔从来没理解过俄罗斯,更别谈遏制它。”   但默克尔不是一个怕被骂的人。她说得很清楚:她并不想为普京辩护,她只是想把所有人都不敢说的那部分真相放到桌面上。   她在受访时不止一次强调,如果2021年的计划得以落实,俄乌冲突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而俄罗斯这边,反应就完全不同了。俄媒几乎是连夜全文刊登默克尔的发言,把她作为“西方内部认知分裂”的最好例子。   普京没有回应,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却低调地说了一句:“我们记得她,也尊重她。”这不是恭维,而是一种战术上的认可。   默克尔的爆料,刚好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不是我们先动手”的叙事角度。   而在欧洲内部,却因这句话再度分裂。2025年10月欧洲政治共同体会议上,波兰和匈牙利总理几乎当场吵起来。   波兰坚持反俄立场,要求加大制裁、强化军事援助;而匈牙利则痛批欧盟“领导力崩溃”,认为经济才是当务之急。   连统一战线都维持不了的欧盟,还怎么在谈判桌上逼迫俄罗斯让步?   在这种乱局中,默克尔的声音更像是一种孤独的提醒。她说,战争终究会在谈判桌上结束。   问题是,谁来坐下来?谁又能代表一个已经分裂的欧洲?   德国没有答案,法国也没有,美国更不可能再成为调停者。欧洲需要一个新机制,但这一次,已经没有默克尔去提议了。   德国自己也不好过。北溪管道被炸之后,德国每年要花400多亿欧元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高昂的能源成本直接击垮了制造业底盘。   大众、巴斯夫、西门子不是在裁员,就是在转移工厂。曾经被称为“欧洲发动机”的德国,2023年居然出现了30年来的首次贸易逆差。   而波兰这边,自从以安全为由关闭白俄罗斯边境口岸后,中欧班列有90%的线路被迫停运。   中国不得不启用北极航线绕过波兰,直达英国、荷兰、德国。德国乘势推动波罗的海铁海联运,波兰反而成了被边缘化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