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绵阳一位老人因改装电动轮椅并躺卧驾驶引发关注。该老人将轮椅靠背调整为躺卧形态,加装长约半米的担架及后视镜,在机动车道上以较高速度行驶,甚至超越电动自行车。交警部门回应称,此类改装行为已构成交通违法,私自改装车辆属于违规操作。 事件细节与法律定性 改装特征:轮椅加装担架后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并配备后视镜,行驶速度明显快于普通电动自行车。 执法依据:根据交警说明,若改装轮椅非残疾人必需代步工具,或用于非法运营,可能依法扣留车辆;若为残障人士代步工具,则以劝导教育为主。 安全隐患:类似改装行为缺乏国家标准,部分产品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远超电动轮椅国标限速(室外型≤6km/h,道路型≤15km/h)。 争议与规范缺失 标准空白:传统电动轮椅加装牵引车头等新型改装模式尚无明确国家标准,导致执法难度大。 执法困境:部分交警表示电动轮椅仅允许在人行道或无障碍通道行驶,但实际中常因无明确处罚依据而难以处理。 社会建议 安全提醒:改装电动轮椅高速行驶易引发事故,需加强老年人交通安全教育。 标准呼吁:业界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平衡残障人士出行需求与公共安全。